法律知识

外出民工要提高警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30 06:51
人浏览

近几年外出务工经商的民工日益增多。凡是听说哪里挣钱容易挣钱多,那里就成了外出的热点。这些人中不乏他乡致富者,几年时间衣锦还乡,盖小楼、置家具、开工厂、办商店;当然也有的奔波流离,一无所获。分析失败的原因,大都与外出上当受骗有关。

盲目轻信 最易受骗

去年某乡来了一位沿海某省来招工的人,说那里企业急需民工,生产条件又好,且每人月薪500元以上。很快有40多人随其前往,每人先交款450元。可到那里一看,原来说的企业是个私人工厂,生产条件恶劣,去后干几个月只管饭吃,工资根本达不到500元。并且还久欠不给。这些民工忍无可忍去找劳务中介人讨说法,可介绍者早已带着钱溜之大吉,又到别处“招工”去了。

如果说个人利用招工行骗还容易被人识破的话,那么一些非法劳务中介机构行骗,则容易使人上当。

去年某非法职业介绍所到一乡村以给村干部回扣的方式,让其为自己招收外出务工人员,表面上公章介绍信一应俱全,很快招到140多人。对方根本就没这个工厂,二是只好按街头贴的招工广告分头送到用人单位。当然这些单位与介绍所答应的条件相差极远,待遇极低。不久,大部分人只得原路返回,蒙受很大损失。

高薪诱惑 引人上当

在招工中,最容易引起求职者兴趣的莫过于高薪了,于是不少骗子往往利用人们急于发家致富的心情,胡吹乱骗,许以高薪。外地某一搞色情服务的老板唆使一女青年回家乡招工,许以每人每月月薪1000—2000元,说的是在发廊干洗头理发的活。这一女青年把本村10多个女青年带到老板的发廊,不久老板就软硬兼施让这些女孩卖淫,不从者施以高压,于是一些不愿意卖淫的奔波千里赔钱返回,也有一些从此走上了卖淫道路,有的染上了性病。沿海某企业到某乡招工,岗位是在沿海拉盐,一吨盐拉3公里就给几十元。人们一算帐,一月只要肯下力,挣他几千元没问题,于是纷纷与之订立合同。谁知到那里后,发现所谓3公里路不仅道路崎岖,路滑难行,而且中间还要过河渡水,一天累死累活,根本挣不了几个钱。大家都齐呼上当,可人家有合同在手,你再说也不给加钱,于是不少人干不了这繁重的劳动,只好原路返回,既赔了劳力又赔了路费。

合伙诈骗 花样繁多

一些私营企业和非法劳务中介机构勾结合伙诈骗,设下的骗局圈套,求职者很难识别。某大城市一劳务中介机构以招收服务员、礼仪小姐、保安人员需要培训为由,在一个乡镇招工,每人需交培训费800元,培训后负责安排工作,并还煞有介事地订立了合同。结果招去“培训”一段后,送到该机构早已说好的厂家,但不到三个月,96%的人员均以种种理由被辞退。这些人找介绍培训机构讲理,可人家硬说我给你安排工作,你条件不符被辞退谁也没办法,于是这些人只好忍气吞声。而这个中介培训机构可以堂而皇之地再“招工”,再“培训”……。

还有一种利用押金搞诈骗活动的。一些效益差的小型企业或个体企业,本没有招工的条件,却大量招人,每人先交1000—2000元押金不等。押金交后,一般说要一年归还,自动离职则不还。结果企业恶劣的生产条件、繁重的劳动往往迫使人干不到一年就自动离去,结果其大量的押金被“招工”单位据为己有。某市玩具厂原有60人,其生产需要也只有80人,结果一个月内招收600名新工人,每人交押金1500元。由于任务繁重,工作生活条件恶劣,不到三个月,招收的人绝大部分“自动离职”,大量的押金全部被厂方吞噬。

还有一些来料加工企业,他们按自己的订单,事先大量招工,定出试用期,本来5个月可以完成订单,试用期却定了6个月,结果试用期没完,工厂就没活干了,从而骗取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一个在南方工作的人员认识一个老板,老板让其回乡招工,他出于好意想为家乡人们办点好事,结果招了80人前去,试用期没完就让老板辞去了70多人。这个老板就是利用试用期欺骗使用廉价劳力的。

路在何方?路在正道

尽管外出劳务工路上陷阱重重,但只要小心谨慎,走正规渠道,就可以防止落入陷阱。这个正规渠道就是经过劳动、工商、公安部门批准的正规劳务市场。因为这些市场不仅对外地来招工者负责,而且也对输送出去的劳动者负责。在输出劳务之前,他们都要先派人到对方企业进行详细调查,看其有无接受新工人的条件,有无执行其提出条件的能力,这样就把一些借招工行骗者的骗局识破。在输出之中,他们也认真负责,提供便利条件,派出专人护送,保证安全;在输出之后,仍然负责协助招工企业加强管理,定期回访,落实合同条款。如遇劳务争议,他们还通过本地劳动部门与劳动者务工单位所在地劳动部门协商,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