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农民工进城宜“导”不宜“堵”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30 07:27
人浏览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进城,无论是对农村还是对城市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流入地区而言,外来劳动力不仅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而且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带动了城市餐饮业、商业、服务业、房产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发展,从而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城市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客观上促进了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对流出地区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不仅减轻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巩固了当地的稳定局面,而且还通过诚实劳动带回大量的资金、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进城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盲目性,会使流入地区一定时期的吸纳就业容量受到挑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导”而不能“堵”,堵是堵不住的。关键是要加强管理,因势利导,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全面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

一是要建立完善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一起,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研究和把握动态就业能力和最大失业承受能力,建立失业预警体系,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

二是要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克服农民自发流动就业的消极影响,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以减少盲目流动对城市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加快建设连接城乡的劳动就业信息网络,把农村劳动就业信息纳入全社会的劳动就业信息网络之中。落实外来人员务工许可证制度,输出人员务工卡制度及暂住人口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

三是要采取“多种转移方式并存,就地转移为主”的方式。通过发展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方式,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兴空间。同时,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使之成为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导载体。从而依靠多种方式,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城乡就业协调发展,维护稳定的就业局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