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三小”破解再就业难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30 09:56
人浏览

王丽

小企业大就业

小企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要求不高的特点,加之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已经成为再就业的主要载体。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历来是就业的主阵地。美国有2000多万个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创造了全国5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就业岗位占服务业的60%、创造业的50%和工业的70%;日本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8%;法国中小企业被誉为“创造就业岗位的机器”,其从业人员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70%。在我国,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机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目前,全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了90%左右的新增就业岗位。据统计,“九五”时期,我国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净增约3000万人,占城镇就业增量的3/4。可见,中小企业已成为就业岗位增长的主渠道。只要我们提高认识,采取相应措施,就能促使中小企业的再就业空间不断扩大,对就业岗位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一是要确立中小企业是吸纳再就业主渠道的认识。在我国,在社会化服务、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领域,更适宜中小企业发展,从现有下岗失业人员的劳动力素质看,也更适宜在中小企业就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企业的政治和社会意义远大于其经济意义。多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实行“抓大放小”的政策,使得中小企业无法享受到国有大企业的优惠政策,生存和发展十分困难。因此,要在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促进就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性措施,纳入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扶持政策,促进其加快发展。

二是要大力发展多产业、多行业、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各类中小企业。一方面,提倡下岗人员创办、领办各类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再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提倡外商资本、民间资本、个人资本投资于小企业,发展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等多产业、多行业、多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扩大中小企业对下岗再就业的吸纳能力。同时,迫切需要下岗失业人员解放思想、摒弃传统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到多行业、多种所有制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与再就业共同发展。

三是要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要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在欧美,一些中小企业以科技产品开发创新与大企业进行配套,赢得了新的市场竞争空间。 我们应创出中小企业独特的科技创新优势,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使中小企业在吸纳下岗再就业人员上能有大的作为。

四是政府要全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才、信息、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等各方面处于劣势,因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机率更大。因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一要尽快完善中小企业的法制环境,使小企业发展有章可循。要在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完善法规体系,使该法的各项条款落到实处;二要加强对小企业发展的有效管理,加强对企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与管理;三要鼓励中小企业的组织创新与创建。如制定企业破产、重组等方面的法规,鼓励中小企业重组与创建。随着企业的组织创新,不断产生新的小企业;四要实行积极的财税与金融扶持政策,增加中小企业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降低小企业的所得税率,建立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出台小企业融资政策,开辟股市“二板市场”,允许小企业风险融资等。这些扶持措施,将大大促进小企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渠道,缓解社会就业与失业的矛盾。

小社区大岗位

社区服务业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社区管理和公益服务,包括街道、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治安、公共设施管理以及保洁、保绿等公益性服务;二是社区居民服务,包括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和家政服务等;三是面向社区单位的服务,主要是承担机关、企事业单位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技能要求不高,就业形式灵活,非常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为其再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调查表明,在中国城市中,至少有1500万个社区就业岗位可以开发。 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60%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也达到40%左右,而我国不到30%。美国近年新增的400万岗位85%集中在第三产业。中国就业岗位的增长点在第三产业,重点在社区服务业。为此,要确立“就业工作进社区、就业服务在社区”的思路,把社区再就业作为再就业工作的一个主攻方向,作为拓宽再就业主渠道、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发展弹性就业的重要途径。

第一,要搞好统筹规划。社区服务业是一个亟待挖掘的“岗位富矿”。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社区就业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付诸实施。要在社区建设的大格局中确定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找准社区就业岗位的增长点,将社区就业的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结合起来,整体推进。

第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力度。要认真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业、兴办社区就业服务实体,要简化审批手续,清理各种乱收费,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千方百计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结合城市居民多方面、多层次生活服务的需要,大力开发托幼托老、社区医疗、配送快递、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结合驻社区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剥离部分社会服务职能的需要,开发物业管理、卫生保洁、后勤服务等岗位;结合社区规划建设的需要,开发社区治安、市场管理、绿化美化、车辆管理等岗位;结合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需要,开发健身、娱乐、休闲服务等岗位。通过大力开发岗位,争取做到绝大多数有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不出社区即可实现再就业。

第四,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劳动保障工作特别是就业工作必须从依托企业进行管理,转变为依托社区进行管理。要加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明确工作职责,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服务和保障。

小额贷款大作用

小额贷款可以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至关重要的启动资金。据了解,早在19年中央就出台了关于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但真正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的人员非常少。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下岗失业人员中享受过政策优惠的比例不足20%,其中享受过小额贷款的只占7.6%。在促进再就业的诸多政策当中,资金问题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由于再就业资金这一重要调节手段的缺失,使许多再就业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到实处。近年来各地再就业率普遍回落,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200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资金不足的,经当地贷款担保机构承诺担保,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一般2万元左右),对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这一政策为解决困扰下岗失业人员多年的再就业启动资金缺乏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新政策的突破在于对担保和贴息问题制定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因而更具可操作性。

实践证明,小额信贷切合我国实际,效果明显。这一措施使一大批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稳定得以保证;使政府救助与市场导向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下岗职工单纯依赖政府、等待救济的消极态度,培养起自强、自立的意识,下岗职工创业积极性得到空前激发;使家政、社区服务业以及批发、零售业等市场需求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之门向下岗职工敞开,就业之路更加平坦,既满足了求职者的需求,又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使扶困资金得到循环使用,用在了刀刃上,同时得到资金支持的下岗职工十分珍惜机会,千方百计还本付息,创造和培养了社会信用。江西省再就业小额贷款启动仅4个月,已发放贷款220万元,覆盖了全省8个地市,293位下岗失业人员利用贷款自主创业带动了千人就业。小额信贷虽不是致富灵丹,却是个“药引子”,对于激发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对于在市场竞争中创造大批就业机会,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要落实好小额信贷政策,首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以上城市都要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担保基金,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筹集,担保机构由当地政府确定。据初步测算,未来三年估计会有近百万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贴息,贴息数额将达亿元。其次,新政策使银行的风险大为降低,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都要开办此项贷款业务,而且要简化手续,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第三,要教育和引导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不等不靠,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敢于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成为市场就业的强者。

当然,再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解决好再就业问题还有许多重要工作要做,比如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等等,但如能在“三小”方面有较大突破,就一定能开辟再就业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