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辽宁省劳务输出的问题与对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30 10:37
人浏览

辽宁省劳务输出的问题与对策

一、该省劳务输出中的问题

辽宁省是劳动力资源大省,全省总人口为4138万人,该省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在1992—1994年增长最快,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0%,累计完成营业额66263万美元。截止到去年年底,全省累计输出16万人次。1997年全年输出2.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期末在外人数2.9万,占全国期末在外人数的8.7%。该省的劳务输出机构近年来也有了较大发展,到目前为止,该省已有46家公司获得劳务输出的经营权。

虽然辽宁省近年劳务输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

1.认识问题

一是对外经业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着重外贸、轻外轻的做法,把发展外向型经济等同于发展对外贸易。因而在对外承包劳务方面,缺少总体的规划和战略布置。在落实政策措施方面也不象对待外留那样扎实得力。具体的对策和基础性研究工作更显得贫乏单调。

二是“求稳怕乱”的保守思想,放不开手脚,怕担风险,顾虑重重,缺少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2.体制问题

一是目前辽宁省在劳务输出管理工作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能够起综合协调作用的部门。有关部门之间分工不够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权限不明。

二是对劳务输出人员按经援人员条件严格进行政审,层次过多,手续太繁,出国人员办理护照时,关卡林立,甚至贻误时机,无法适应国际劳务市场上激烈竞争的局面。

三是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公司未按国际惯例办事,这主要表现在劳务办员出现死亡现象,如遇家属纠缠,劳务输出企业往往赔偿过多,同时对外国人及华侨、华裔提供的劳务信息不能按劳付酬,致使劳务市场信息渠道不畅。

3.资金问题

资金实力不强是影响国际工程承包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国际跨国公司和中直大公司相比,辽宁省目前对外承包工程权的企业实力都不很强,不少名为企业集团,实际上多是单一的经贸型、工业型或建筑设计型的企业,资金能力不足,又缺少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很多效益好的国际招标工程抢不到手。这间接限制了该省的对外劳务输出。

4.信息渠道问题

外经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因而在信息的研究,开发利用方面缺少主动性,信息搜集手段缺乏,必要的信息网络未能健全,导致在开拓国际承包劳务市场方面显得茫然,无所适从。

5.输出渠道问题

劳务输出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国际上劳务输出的普遍做法是输出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政府间的协议输出劳务,民间组织输出,通过个人关系到海外就业等等。相比之下,辽宁省劳务输出渠道狭窄,政府间协议不够畅通。从一些劳务输出效益显著国家的经验看,政府间的协议不仅本身可以直接促成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而且对企业间、民间的劳务输出也是一种有力的促进和保证。辽宁省现实的劳务输出多是由具有对外经营权的单位与国外的一些中介公司或企业达成协议进行的。而政府间较高层次就劳务输出问题进行联系而达成合作协议的却很少。缺少政府间的合作,只靠劳务公司的努力难以更多地争取到规模较大的合作项目,而且合作也不够稳定。

6.劳务成本问题

劳务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下降。在国际劳务市场上竞争,低成本是一个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很快,对辽宁省劳务输出影响很大。我国劳务已基本退出前苏联地区,在德国等西欧劳务市场上,东欧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已明显超过我国。在亚洲,近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国凭其低成本优势逐步加入劳务输出大国行列,挤占了不少我国原有国际劳务市场。劳务成本的提高也迫使我国国外承包工程越来越多地使用外籍劳动力,工程承包对劳务输出的带动能力下降。

7.劳务输出法规问题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适用于劳务输出的法规。因此,劳务人员在申请和在境外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就很难得到保证。当纠纷发生时,无法可依。例如,一些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违反规定,对劳务人员超额收费;个别外方雇主未能严格履行合同,外派劳务人员在外的生活工作条件恶劣;某些劳务输出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致使外派劳务人员收入降低。

8.劳务人员自身素质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辽宁省派出的劳务人员,多数不懂外语,专业技术单一,文化水平较低,专业理论知识不足,外派劳务的培训合同制也未健全,各单位在培训劳务人员形式上不规范,内容有多有少,时间有长有短,因此培训出来的劳务人员素质差别很大。有的企业甚至不经任何培训和考核,就将劳务人员派出了国外。

二、解决对策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都在加强经济合作,以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配置。而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在国际上的流动和服务实现优势互补。因此,劳动力在国际上流动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的。我们必须树立长期进行劳务合作的战略思想,建立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使辽宁省的劳动力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劳务合作形式日趋完善,服务地区日益多元化以及行业类别高层次化。

1.成立全省的劳务输出协调机构。这一机构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管理,监督和协调。外经贸部门应制定对外劳务合作的统一方针政策,拟定对外劳务合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规划,使各公司在对外活动中做到统一政策和统一计划。

2.对承包国外工程要给予必要的资金保证。国际上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工程。发包方开始不付费用,要求承包方开出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和覆约保函。我们的一些外经企业往往因为资金不足开不了保函,失去了效益很好的对外承包项目。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协调有关银行给予外经企业多贷款或开保函,提高他们参与国际承包工程的竞争能力。

3.建立出国劳务市场的信息网络。当前,国际劳务市场变幻莫测,要在竞争中战胜对手,组织更多的劳务出口,必须做到信息灵。为此,我们应充分依靠我驻外使领馆、商务处、外经公司驻外机构、境外企业、国外劳务代理商等,建立一个具有搜集、传递、处理、分析国际劳务市场信息的网络,调查国际承包市场状况、掌握各国经济发展动向和趋势、分析国际劳务市场供求情况,不断扩大辽宁省的劳务输出事业。

4.应实行境外境内双向发展、公派和民间劳务并举的策略。应看到国际承包劳务市场竞争正日趋激烈,劳务保护主义时常抬头,中国要更大规模地走向世界劳务市场也非易事。因此,要充分利用辽宁省幅员辽阔,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很大,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商投资前景广阔的有利用条件,努力发展境内劳务输出。在对外合作过程中,争取多为外商提供劳务服务的机会。

5.健全有关劳务输出的法规和制度。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有关劳务输出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有关劳务输出的法规,鉴于此,辽宁省可以自行拟定有关劳务输出的暂行规定,使劳务输出这项工作有法可依。

6.建立外派人员储备库,加强培训工作。辽宁省有外经经营权的单位可建立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储备库。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可把富余职工按工种、年龄、技术、学历、工龄等情况提交给劳动输出部门,劳务输出部门应将其中符合对外劳务输出条件的人员分类储备起来,一旦外方向辽宁省提出某方面的劳务需求,马上从库里提出合作人员派出。要充分发挥出国人员培训中心的作用,对出国预备人员提前进行外语培训、技能培训和国情培训,使外派人员提前掌握简单外语口语、派往国国情和风俗习惯等。提高外派人员的素质,将该省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三、关于发展劳务输出的几点建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抓住机制使该省在逐渐缩小的世界劳务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劳务输出作为实施外向牵动战略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产业来抓。要克服重外资、外贸,轻外经的倾向,强化全社会的劳务输出意识。政府有关部门在带团出访、接待外宾、举行招商会、参加国外友好州、县、城市的联谊等活动中,都应把推动劳务合作作为重要内容,为企业穿针引线,在较高的层次上为推动劳务输出开拓通道。

2.结合辽宁省国有企业在对外开放中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扩大输出。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将辽宁省传统工业中市场竞争力较弱、生产能力过剩的企业输出到中东、南非、东南亚等地区,利用辽宁省设备、技术包括管理经验并以其为资本,在国外办厂,在开拓市场、加快发展的同时,带动一大批产业工人的输出。据估算,对象中东等一些靠石油资源致富,但工业领域中其他产业不够发达的国家,辽宁省每年向其“输出”1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起码可以连带“输出”2万左右职工。其对辽宁省经济结构优化、就业结构调整及资本积累,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3.政府有关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缩短护照办理时间。公安部门对劳务护照的办理,至少应象对旅游护照一样重视,一周内领取。辽宁应向福建侨乡学习,投亲靠友走出去,创造第三代华侨。

4.加强政策扶持,发挥劳动部门在劳动力资源管理上的优势。要象对引进外资、扩大出口给予政策扶持一样,对劳务输出在资金供给、税收减免、放宽限制等方面予以优惠。建立出国劳务人员基金,对劳务人员,尤其是下岗职工,因负担不起出国手续费而无法出国劳务的,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由劳务人员出国后工资所得中按一定比例偿还。辽宁省各级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由于缺乏资金,还不能将国际国内两个劳动力市场统一起来,可以投入一笔资金,使国际国内两个劳务市场统一运转起来。

5.以国际劳务为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外派人员素质,将辽宁省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在人才培训上,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利用好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训。努力使以劳务为主以增加高技术劳务比例方面发展。配合全省企业改革,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对流动的高技术人员、下岗的产业工人进行出国劳务的综合素质培训,走以质量求增量的路子。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全省联网,建立起全省统一的外向人才库。要以动员社会各界如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台联及侨胞侨属的优势和积极性,提供国外劳务信息。对提供有效信息者按劳付酬。如果能成功使大量的劳务人员走出国门,将对辽宁省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