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国有事业单位改革悄然进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9 23:46
人浏览

国有事业单位改革悄然进行

在干部分流、职工下岗、企业脱钩的改革声中,国有事业单位“断奶”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国国有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在分兵突进。

目前中国大约有130万个国有事业单位,拥有约2800万职工。这个庞大的系统每年的支出占去了中央财政的17%。

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顾家麒称,19年以来中国历次机构改革不彻底的原因很多,但事业单位改革没跟上是主要原因之一。

去年3月,国务院宣布,除教育和极少数事业单位外,国有事业单位要逐步“断奶”,从此拉开国有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改革“三路并举”的格局。

与国有企业面临的“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的困难有所不同,国有事业单位的难点在于确立新的业务方向、调整组织结构、重建新型的人事制度。

去年底,中科院数学所106名研究员“下岗”,预示着科技人员改革的阵痛已经来临;此后,中国电力联合会也由官办事业单位变成了民办社会团体。一时间,不减钱的单位减人,减钱的单位放人,国有事业单位纷纷探索新的出路。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做法是“稳住一头”──确保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放开一片”──让一半的员工去办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上山”攀登科技高峰的和“下海”挣钱的,都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做法不同,隶属于国家计委的国家信息中心采用的是“小步走,双轨制”的改革路程。一方面解决逆向选择能人的上岗,另一方面解决道德风险和制度建设。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同时强化,优秀人才聘任上岗,脱颖而出。显而易见的效果是:年轻人得到提拔:内部制度规范化;流失的人员开始回流;去年中心实现营业额为6000万元,人均收入增幅超过15%。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鹤说,国有事业单位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在改革中他感到极大的约束,产权关系的模糊、外部环境的制约等难题一直困扰左右。他说,国有事业单位的改革需要国家确定基本的改革政策和目标模式,财税政策要相应调整。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政企分开,国有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在政事分开。政事分开不仅是事业单位自身改革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界人士认为,随着政府从许多不该管的领域退出,许多原来为政府服务的国有事业单位必然要面向市场。目前,这项改革正期待着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