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八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是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7-27 00:15
人浏览

  《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后,有八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必须公布。当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有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时候,他们应该如何投诉?用人单位做了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他们会如何处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介绍。

  人社部今日发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要求对八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必须公布,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一、八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必须公布

  《办法》确定了社会公布的事项标准,列举了八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要求对此类重大违法事项必须公布。

  1、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导致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

  2、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或缴纳社会保险费,造成严重后果的;

  3、非法使用或介绍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或死亡等严重后果的;

  4、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或导致劳动者死亡的;

  5、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造成严重身心损害等后果的;

  6、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并符合申请听证条件的;

  7、因拖欠劳动报酬以外其他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引发的30人以上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或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突发事件的;

  8、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二、用人单位有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应该如何处理?

  1、用人单位非法使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如何处理?

  用人单位非法使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从重处罚,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2、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如何处理?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3、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如何处理?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4、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时,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如何处理?

  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时,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三、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投诉

  (一)、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条件

  1.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2.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

  3.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二)、投诉劳动保障违法行为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投诉人要当面提交本人身份证明、投诉文书和反映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明材料。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5人以上集体投诉的,应当推选代表1至5名,采用书面形式(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

  (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受理哪些投诉

  对应当或者已经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解决和已经提起诉讼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不再受理。

  法律快车为您推荐: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暂行办法

  (责任编辑:木土土)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