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技能培训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出路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7-01 13:52
人浏览

“我现在是物流公司的一名员工,每月工资有1500元左右,再也不用担心被征地后没工作没收入了。”在两广市场即送物流公司工作的梁仕仁说,他是长洲区长洲镇正阳村的被征地农民。今年以来,长洲镇已有8000多名像梁仕仁一样的被征地农民实现了转移就业。

  由于国家建设需要和城市发展,近年来落户长洲镇的重点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自治区党委、政府把长洲区作为开展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工程的试点,为全广西实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工程”探索经验。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再就业问题,长洲镇因地制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免费转型技能培训,逐批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电工、摩托车维修、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知识。2007年4月,长洲镇被征地农民转型培训试点开班,被征地农民从此有组织地接受脱产培训,学习转移就业的技能,当天就有100多名长洲镇农民如期而至。来自泗洲村的妇女陈贤贞已经40多岁,原来一直在家务农种菜,被征地后无地可耕,虽然年纪大了一些,但仍参加转型培训学习家政服务,不怕从头开始学起。

  据了解,这首批100多名长洲镇农民进行了15天的脱产学习培训,并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考试,全部获得了相关合格证书。他们还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同时获得了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后来,在长洲区举办的劳动力洽谈会上,经过培训后的被征地农民全部得到重新就业。被征地农民钟来鹏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作为一名被征地农民,能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班学习,感到很高兴。这是政府对被征地农民的重视和关心,职业技能培训和指导就业是解决生活出路的最实用途径。” 经过培训后的他成了东盛大酒楼的一名员工,从被征地后的无业者到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从而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曾参加过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并在城里当上了电工的龙华村被征地农民曾石源高兴地说:“镇政府为我们着想,进行技术技能培训,让我们寻找工作和生活出路,只要认真学习培训,不愁找不到工作新出路。”

  与此同时,该镇注重把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与辖区内的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组织他们集体参与项目建设。镇政府与辖区内的竹湾市场、长洲水利枢纽、洛湛铁路建设等项目工程的业主和施工单位达成就业协议,让被征地农民参与这些项目建设,或是将经过培训后的农民推荐入厂务工,使被征地农民得以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正阳村37岁的农民黄杰兰,被征地两年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只是靠丈夫替别人打短工来艰难地维持生计,经济拮据。后来,她经过培训应聘进入该村附近的针织厂做会计工作,现在每月工资超千元。

  长洲镇政府坚持“被征地不能失业”的原则,积极为被征地农民谋出路。据统计,今年以来该镇协同城区有关部门已举办技能培训班20多期,15000多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培训。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