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最低工资标准的具体计算方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30 14:23
人浏览

  最低工资标准是我国劳动法中一项比较重要的规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低工资标准也因此不同。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一一介绍最低工资构成要件、最低工资标准的利处、最低工资标准的具体计算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提供帮助。

  一、最低工资构成要件

  1、维持劳动者本人最低生活的费用,即对劳动者从事一般劳动时消耗体力和脑力给予补偿的生活资料的费用。

  2、劳动者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

  3、劳动者为满足一般社会劳动要求而不断提高劳动标准和专业知识水平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二、最低工资标准的利处

  1、保障工人薪资

  当社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时,工人面对裁员减薪的威胁下,没有协商的能力,雇主有可能趁机把工人的工资压低。有了最低工资,低收入人士就业就能取得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薪金。

  2、维护工人的尊严

  最低工资可以解决部分雇主剥削工资的问题,还有利解决低技术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却很低的「在职贫穷」现象,使他们免被歧视。

  3、维持社会稳定

  工人的收入增加,社会的消费水准亦可望随之提高,有利於造成经济繁荣。同时低收入人士的薪金有保障,有机会减少因低收入而衍生的社会问题,如自杀、犯罪、家庭暴力等。

  三、最低工资标准的具体计算方法

  最低工资标准(元)=全省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最低月生活费用支出×每一个就业者的平均赡养人口系数+调整数。

  前款所指调整数的确定,主要考虑当地全部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就业状况、劳动者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实际工资增长水平等因素。

  月最低工资标准一般不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元)=月最低工资标准÷20、92天÷8小时×(1+单位应当交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单位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比例)×(1+浮动系数)。

  所指20、92天,为每月实际工作天数,其计算公式为:(全年365天-104天休息日-10天法定休假日)÷12月。

  所指8小时,为每天法定工作时间。

  所指保险费比例,以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政府规定的标准为准。

  所指浮动系数的确定,主要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等因素。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具体计算方法”的法律内容,最低工资标准是劳动法为了保障劳动者最基本生活水平的规定,也是社会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