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工伤请律师的费用谁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11 13:36
人浏览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请律师为自己诉讼是最好的办法。在工伤事故的情况中同样也适用,但困扰着大家的问题是,工伤请律师的费用谁出?是自己,亦或是企业或单位?接下来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有关于工伤请律师的费用谁出的答案。供广大群众学习与参考。

  一、工伤索赔的程序有哪些

  1、工伤报告程序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了工伤保险的才有这个程序。 单位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2、工伤认定程序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工伤的程序,这是一般工伤必走第一步。但用人单位书面认可为工伤的,又没有投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可以不走这一程序。 注意工伤认定的两个时间:单位没有提起工伤认定的,工伤者一定要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社保经办机构调查认定后,书面通知单位及伤者。

  3、工伤鉴定程序

  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即走完工伤认定程序后),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的评定伤残等级的行为。广义的工伤鉴定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窄义的工伤鉴定指致残等级鉴定。

  4、协商赔偿程序

  工伤鉴定以后,就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了。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的,就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没有投保的(特指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保),则依据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5、劳动仲裁程序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则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

  6、法院审理程序

  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7、执行程序

  仲裁或者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的,则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8、申诉程序

  对生效判决不服的,则可以申请启动再审程序。

   二、律师收费标准

  第一条 为规范律师服务收费行为,维护委托人和律师的合法权益,促进律师服务业健康发展,依据《价格法》和《律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和获准执业的律师,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收费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律师服务收费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律师事务所应当便民利民,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服务成本,为委托人提供方便优质的法律服务。

  所以民事案件收费标准如下:

  1、一审阶段

  争议标的(计算基数) 计算比例

  (1)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下部份 7%但不少于¥5000元

  (2)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上但在100万元以下部分 6%

  (3)争议标的在100万元以上但在500万元以下部分 5%

  (4)争议标的在500万元以上但在1000万元以下部分 3%

  (5)争议标的在1000万元以上但在5000万元以下部分 1%

  (6)争议标的在5000万元以上部分 0.5%

  2、二审阶段

  (1) 未代理一审只代理二审的案件,代理费按一审标准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2)曾代理一审的案件,代理费按一审收费的二分之一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3)代理二审后发回重审的案件,代理费按二审收费的二分之一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3、再审(申诉)阶段

  (1)未曾代理一、二审而单独代理再审(申诉)的案件,代理费按一审标准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2) 曾代理一审或二审的案件,代理费按一审或二审收费的二分之一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3) 仲裁案件:按民商案件一审阶段收费标准的1.5倍计算收取。

  三、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民事法律援助工作若干问题的联合通知》的规定

  工伤人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所需差旅费、文印费、交通通讯费、调查取证费等办案必要开支,受援方列入诉讼请求的,法院可根据具体请况判由非受援的败诉方承担。否则,由委托人承担律师费。

  同时,《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禁止律师对于工伤赔偿案件实行风险代理。该规定考虑的是工伤职工属于弱势群体,采取这样的收费方式,后期胜诉后的高额律师费将会加重工伤职工的负担。

  通过上述文章可以知道,工伤人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判由非受援的败诉方承担。同样工伤职工属于弱势群体,所以禁止律师对于工伤赔偿案件实行风险代理。现在想必你已经对工伤请律师的费用谁出的答案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上便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合的有关工伤请律师费用谁出的问题的答案,若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