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对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4 23:31
人浏览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积极意义

所谓年薪制是指以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即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者的基本报酬,并视其经营成果浮动发放风险收入的工资制度。目前在企业中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可以把经营者收入和职工的收入分开,经营者收入与其经营风险经营业绩直接挂钩,合理拉开二者收入间的差距,以进一步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其意义在于:

第一,有利于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第二,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三,有利于规范经营者行为;

第四,有利于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企业家。

二、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障碍

通过几年的实践,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必要性已被人们逐步认识,但在实施这一做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一致

一是关于年薪制实行对象及范围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从领导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考虑,当前我国的企业,经营决策及经营风险都不是完全由厂长或经营者一个人承担的,仅对厂长经理实行年薪制,是否合理,是不是一种最佳激励措施,有待商讨。另一方面从经营的范围考虑,目前,对什么是经营者,国内尚无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人们的看法也不一致。

二是关于年薪的标准问题。年薪制最关键的是“薪”数多少。由于年薪在我国的试行还只是刚开始,缺乏一个统一有效的操作规定。各地年薪的制定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国有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的收入差距不宜过大,这一比例应在2-5倍之间比较适宜,或不超过6倍为好。也有人认为,好的企业经营者收入与工人收入可相差20倍,这是对经营者特殊劳动价值的承认,而实际上各地的标准也确实不完全一致。

(二)条件不成熟

首先,与年薪制密切相关的各项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从企业管理体制看,目前多数企业仍处于政府部门的“监护”下,企业的自由度还十分有限;从劳动工资制度看,目前企业的工资资金,其总额和挂钩办法仍主要由政府部门来控制,显然,这些情况对于年薪制的普遍推行都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其次,与年薪制密切相关的企业考核评估指标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当前,对企业家声誉提高和企业商标知名度的扩大而带来的无形资产的增加,还缺乏较好的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的评估在操作和管理上还不够规范。

再次,职业化的企业家尚未形成。理论界普遍认为,年薪制应是职业化企业家制度的一部分,企业家有一个独立的群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年薪制,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家群体还没形成,从而阻碍了年薪制的顺利推行和普及。

第四,年薪制的推行缺乏相应的法制保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年薪制也要有相应的法律来规范政府和经营者的行为,而目前在我国,这种法律机制尚不具备。

(三)年薪制的负效应

1.分配上的攀比效应。现在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遇到的首要问题是经营者到底是谁?不少企业为了处理好或减少企业内部矛盾,协调人际关系,把整个企业的领导班子甚至包括党政工团领导都算了进来,由此,就必然形成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中层管理人员再到基层的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人的攀比效应,大家都要实行年薪制,势必造成企业工资总额上升,进而造成企业工资性成本扩大,或以各种形式变相冲减利润。

2.经营者年薪过高,在制度上对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收入的两级分化给予了肯定,对经营者的高工资给予了肯定,再加上目前实行的年薪制,只在于重奖而无重罚,于是经营者的年薪越来越高,面对这种趋势,企业职工越来越感到主人翁地位弱化,从而极大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三、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科学合理地确定经营者的年薪,为此必须做到:

1.明确经营者的范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经营的企业已进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阶段。因此,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依法自主经营,经营者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理等权力,而享有这些权力的厂长经理,则应该是国有企业实行年薪制的对象和范围。随着年薪制的不断发展和职业化企业家队伍的建立,年薪制的对象逐步会由经营者变化为企业家,进而变为职业企业家。这才真正体现了年薪的目标和本质特征。

2.确立经营者年薪制应遵循的原则。结合上述年薪制目标,确立经营者年薪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激励性原则,强调经营者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和突出作用,切实将经营者收入与其经营成果挂钩,敢于从分配上拉开档次。(2)风险性原则,经营者的收益要与企业的经营风险直接挂钩。(3)可能性原则,这是指在我国实行年薪制还要考虑社会承受力的问题,绝不能忽视广大职工的利益得失和心理因素,经营者收入与职工收入差距不宜过大。(4)结构性原则,指经营者的收益应当根据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等要素的有机构成,用客观量化的指标确定其收入标准。(5)规范化原则,指通过委员长制度和法规的制约,将经营者的收益纳入规范化轨道。

3.确定经营者年薪的标准。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必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资产增值、职工工资水平等指标挂钩,经营者的年薪标准一般由基薪和风险效益工资两部分组成。确定经营者的基薪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企业的生产规模;(2)企业的效益状况;(3)地区和本企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经营者风险收入,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全面准确地反映经营者的业绩的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初步确定以下几类指标:a.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所有者权益)×100%;b.总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资产总额)×100%;c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及环境保护等辅助管理指标。

(二)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

1.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科学设置、严格考核的基础上使经营者获得公平合理的报酬,为此,必须积极培养有关中介组织,发挥其对企业经营状况能及时进行全面科学考核和评价的作用。

2.建立经营者的选拔、任用、淘汰机制,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一段时期以来,关于企业家“身价”的议论成为一个十分时髦的话题,但细细推敲会发现,所谓“自我标价”其实是靠不住的,作为一种商品或资源,其准确的价格只有在市场流通中才能自然的形成。

总之,要增加国有企业的活力,选择经营者十分重要。实行年薪制,使经营者视经营为己任,以经营作为生存之本,让最优秀的企业家在最重要的岗位上发挥其才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手段。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