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行为确定无效的情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30 22:15
人浏览

  核心内容:民事行为确定无效的情形有哪些?民事行为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有效,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主要有因行为人不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无效、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无效等。法律快车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行为确定无效的情形。

  民事行为的确定无效是指民事行为因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根本不能产生当事人意思表示追求的民事法律效果。

  (一)因行为人不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无效

  (二)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无效

  1、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是指因受对方当事人欺诈而陷于错误,从而作出不真实意思表示的民事行为。

  从欺诈方当事人来考察有两方面条件:

  一是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二是欺诈一方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

  从受欺诈者一方来考察也有两方面条件:

  一是受欺诈人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并基于错误而作出非真实意思表示。(因果关系)。

  二是受欺诈一方在主观上不知道对方在欺诈自己。如果明知对方在进行欺诈而仍然为意思表示,则不构成欺诈。

  2、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

  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因受他人以现实的危害行为的逼迫或预告将要实施危害的威胁而陷于恐怖,从而以不真实意思表示而为的民事行为。

  从胁迫人一方考察有两方面条件:

  一是要有胁迫行为。

  二是胁迫人有胁迫故意。

  从受害人方面来考察也应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须因胁迫而陷于恐怖,即产生了恐惧心理。

  二是受胁迫人因惧怕而作出了迎合胁迫人意思的不真实意思表示。[page]

  3、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是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境地而提出苛刻条件迫使对方当事人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而产生的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1)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关系显失公平。

  (2)一方当事人即受害方处于危难之中。

  (3)乘危方当事人故意实施了乘人之危的行为。

  (4)危难受害方当事人因危难所迫作出接受乘危方当事人提出的苛刻条件的意思表示,对自已显失公平。

  (三)因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

  1、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2、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1)虚假的民事行为。例如,甲为了逃避法院对其财产的强制执行,虚假地将其财产赠与给乙。

  (2)伪装的民事行为。

  (3)其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例如,甲向乙赠与其财产的合法形式,掩盖了甲逃避应向丙履行义务的真实目的。

  法律快车为您推荐:

  ■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类型有哪些

  ■ 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辨析

  ■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的特点是什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