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浙江担保业民间资本挑大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5-23 02:05
人浏览

  在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融资难。融资难的制约瓶颈在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又多为私营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以至于金融机构有资金不敢放贷,中小企业急需资金又贷不到款。信用担保机构因此应运而生,它一方面为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中寻求可靠的信贷投放对象,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信的担保。

  由于民间资本充裕,经过几年的发展,浙江省由民间资本组建的担保机构数量已经超过政府出资或参股组建的担保机构。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发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公报》显示,到2005年底,浙江的大部分地市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私营担保公司,全省共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49家,其中政府出资或参股组建的124家,政府出资占比37.15%,其余部分为企业和个人出资。

  同时,“会员制”已逐渐成为浙江信用担保机构普遍采取的管理模式。所谓“会员”,其实就是担保公司的股东。会员企业必须出资入股,并通过担保公司董事会的资格审查成为担保公司会员(股东),然后才能得到与出资额相应倍率的担保。每家会员企业加入担保公司的同时,要出资5万元~20万元不等。根据出资额的不同,会员企业在向合作银行申请贷款时,担保公司将提供最高5倍于出资额的担保。

  以私营担保业最为盛行的杭州萧山区为例,该地区已先后建立了20家以镇为单位的信用担保公司,这些公司全部实行“会员制”的管理模式,现有288家中小企业会员(股东),总注册资本为7520万元。从2000年至2005年,这20家“会员制”担保公司共向会员提供了超过2400笔、总计11.6亿元的担保贷款,5年间未出现过一笔不良贷款。

  萧山区新街镇担保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严格考察会员企业老总的人品,为防范风险,提供担保前,会员(股东)都要与担保公司签订反担保协议,以自己相应可变现的资产作为抵押。企业主在贷款时还要以土地或房屋等来抵押,并且规定会员之间互相担保。”

  尽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浙江私营担保机构的劣势也很明显。

  首先,目前全省信用担保机构大都存在规模偏小,担保实力不强的情况。249家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总额为46.32亿元,其中担保资金最高的为2.62亿元,最低的仅63万元,担保资金在1000万元以下的共有81家,力量十分有限。

  其次,从担保机构及与其协作的金融机构来看,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双方合作还不够紧密,二是两者大多不共同分担风险。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几乎不与县及乡镇的担保机构协作,这些担保机构只能与部分中小非国有金融机构或信用社协作,许多金额较大的贷款需求难以通过这些担保机构的服务得到解决。同时,与担保机构协作的金融机构,大部分不分担风险。据统计,在浙江省249家担保机构中,风险全部由担保机构独自承担的为196家,占总数的78.71%,53家担保机构与银行承担风险的比例为9∶1到5∶5之间,其中大多数的比例为8∶2.风险联动机制的缺失,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担保机构的担保积极性。

  面对这样的环境,信用担保机构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有足够的力量防范风险。为此,今年3月底,浙江省成立了浙江省信用担保协会。据该协会会长吴家曦介绍,今后,协会将建立和完善浙江省信用担保体系,规范担保行业行为,进一步推进再担保机构的建立,同时向会员们提供担保推介及配套服务,建立信用担保信息交流平台,努力推动全省信用担保机构规范、快速发展。

  浙江在线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