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赣鄱时评:商标是企业“命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2 16:37
人浏览

资讯(引自江西日报)

  近读新闻,吃惊不小:包括江西的金圣、汇仁、江中、草珊瑚等在内的187个全国知名品牌商标,不久前被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抢注,有的商标图形竟然完全“照搬”。抢注者是深圳的一家企业,其目的是转手卖钱。尽管这些被抢注的商标目前还没有注册成功,但愿我们的企业在“惊出”一身“冷汗”的同时,在商标保护方面绝不可掉以轻心。

  一个驰名商标可以带富一方经济,这样的例子很多。一个国家、一个省拥有驰名商标的多少,是其经济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竞争已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失去一个品牌,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大笔无形资产;失去一个知名商标,等于失去了一个大市场,甚至可以使企业从此夭折。杭州某名茶几番艰辛,好不容易打开日本市场,但由于他们没有及时在日本注册商标而被日商抢注,结果痛失日本市场;天津某品牌手风琴享誉中外,在日本很有市场,不料日商抢先注册该商标,结果该品牌手风琴被迫易名,销售额急剧下降。这方面的教训是沉痛的,付出的代价也是昂贵的。

  名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可以说,名牌就是“民牌”,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命牌”,珍视名牌其实是珍视自己的“命牌”。一直以来,我国的许多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出好价格,有些产品受到歧视,是因为我国的世界驰名商标太少。在与外商合资的过程中,我们生产的产品往往贴上外商的商标,以至国外品牌蜂拥而至。企业倘若放弃了商标这一商战的利器,就等于放弃了自主市场的能力,也就难以生存,更遑论发展和壮大。

  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相比,我省商标注册数量还相对较少,像“汇仁”、“江铃”、“鸭鸭”等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屈指可数,某些曾经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近年却逐渐销声匿迹,令人扼腕叹息。一个严峻的事实是,由于某些地方企业商标注册法律意识淡漠,缺乏品牌战略意识,省内“青山秀水”频遭外省抢注,“好名字”被外地的企业或个人注册的情况比较严重,其中“龙虎山”商标被北京市某水泥厂注册,核定使用商品是水泥;“井冈山”商标被浙江省某酒行注册,核定使用商品是矿泉水;“三清山”商标被浙江某土特产批发商场注册,该商标还被广东省某华侨农场注册,核定使用商品为茶叶等。江西还有许多“好名字”,正在被外界“虎视眈眈”,其无形价值的流失,恐怕很难用金钱去衡量。

  值得欣慰的是,江西部分企业在不经意间痛失许多宝贵商标资源的同时,已逐渐意识到品牌和商标保护的重要作用,开始致力于品牌商标注册和保护的行动。针对以庐山为名的一部分商标已经被别人抢注的现象,几年前庐山风景区已将相关的景点、名人、名字等一举注册了近百个名称的商标。从今年开始,婺源绿茶统一品牌。这种“拼抢意识”,对江西其他品牌无疑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时下不少企业还没有真正树立品牌危机意识,有的甚至对名牌流失熟视无睹,应变措施“先天”不足,因此,“亡羊补牢”必不可少。

  比尔·盖茨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认为自己的企业已经是最好的时候,那么这个企业也就死到临头了”。对一个品牌而言,也是如此。名牌的保护离不开人。精心呵护名牌不仅是企业的应有之责,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责无旁贷。9年前,浙江省人大就颁布了《浙江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条例》,加大对名牌的保护力度。宁波市政府对创立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100万元,对评上省级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20万元。这些举措,对我们实施“品牌战略”不无启迪。

  海不辞水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创名牌难,守住名牌更难。在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特色产业的新形势下,只有无数赣籍“品牌群”的快速崛起,才能撑起江西经济发展的“伟岸”形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