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英特尔迅驰品牌推广全程案例解析(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3 09:41
人浏览

启示四:不可逾越的经典广告策略

英特尔1991年发动的“内含英特尔”(Intel Inside)广告攻势,被公认为是建立起英特尔现有品牌地位的成功策略。英特尔藉补助个人计算机制造商的广告经费,换得计算机厂商同意在他们的电视、平面媒体和在线广告中,秀出英特尔的商标图案。

英特尔“合作广告”,堪称这种模式运作的经典,迅驰的广告策略可谓一脉相承。合作广告模式引发了各行业的效仿,如装饰公司的合作广告,为了提高自身品牌形象,会在广告中告诉消费者,本公司装修使用名牌的涂料、电器、瓷砖、地板等等。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小天鹅洗衣机与宝洁的合作。在中国一些名牌大学的生活区里,小天鹅——碧浪洗衣房为学生们提供着便捷经济的服务。洗衣机和洗衣粉来自厂商的捐助。这是中国的两个顶尖品牌,为了提升品牌形象,联袂出演的品牌合作促销的经典之作。

启示五:整合,整合,再整合

“整合”技术是IT企业追崇焦点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Barrett)在“OracleWorld”大会上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整合”技术仍是IT企业所追崇的焦点。 贝瑞特称,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计算、通信,以及内容服务等领域逐渐趋为一体。随着这种“整合”趋势的不断发展,数字家庭、企业计算和移动设备对内容的需求将急剧增长。

英特尔在迅驰推广方面不遗余力,整合营销活动的规模超过了台式机用芯片奔腾的规模,不仅开出了大手笔营销费用,为迅驰设计了新的产品标识(可插入产品标志图),还采取了新的捆绑销售策略。为了获得Centrino品牌的使用权和低廉的价格,制造商必须一并接纳Centrino的三种配套产品,包括处理器、芯片组和无线技术。这种营销策略将给英特尔带来更多销售额。据悉,迅驰已经获得了包括IBM、惠普、戴尔等美国公司以及包括联想、宏和广达在内的16家亚太公司的支持,这些电脑制造商表示将在他们生产的电脑中配备这种新的芯片。

今天,英特尔结盟中移动和中国网通等电信运营商,在酒店、机场、商务写字楼建立所谓的“热点”无线上网区域,通过推行“无线认证计划”和“无线标识计划”,试图将洋红色的Centrino和天蓝色的Intel inside组成的移动计算标识与无线局域网划上等号。英特尔公司还同星巴克、麦当劳和希尔顿酒店集团签署营销协议,联手打造迅驰无线上网的品牌形象。目前,星巴克和麦当劳均已宣布,将在其店内大规模布设Wi-Fi系统,希尔顿也计划在旗下的50家酒店中推出这种无线上网服务。

启示六: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策略

英特尔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策略是其在市场上战无不胜的法宝。英特尔的营销活动始终面对最终用户,以客户为中心开展营销活动。英特尔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奔4处理器数码体验中心。1994年,英特尔以4、75亿美元的代价更换了带有瑕疵的奔腾芯片,更是为自己树立了受人尊敬的品牌形象。1998年,调整产品策略,同时推出面向高端和低端消费者的不同产品,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降价促销活动,产生了强大的市场效应和有效的市场宣传推广。

英特尔本地化的营销方式可以敏锐感知市场变化,及时了解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将多款物美价廉的万元的迅驰笔记本电脑呈现在消费者的面前。价格战成为占据中国市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价格还不是笔记本厂商占据市场的最重要、唯一的因素,市场竞争制胜的关键归根结底还在于由品牌、价格、产品、服务以及销售构成的企业综合竞争力。笔记本电脑市场竞争的重心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客户为核心”。品牌知名度一直成为用户购买笔记本的重要参考因素。各家厂商纷纷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

启示七:自己与自己竞争

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英特尔的发展史,既是与对手展开搏杀的过程,更是自己与自己赛跑的过程。从386到486,从奔1,到奔2,奔3,一直到奔4,在一路领跑中,不断超越自己是英特尔前进的动力。现在的英特尔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由于一直崇尚芯片的速度,在迅驰上,Intel必须克服自己建立的一个市场障碍,这就是,用户总是用处理器主频的高低来判断产品优劣。

如果有人想要吃你的午餐,与其让敌人吃,不如让自家人享用。假如在某个市场区隔内还有其它品牌的生存空间,最好用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竞争,而不要和其它对手的品牌竞争——宝洁99条成功准则的第13条这样开宗明义地写道。宝洁拥有6个香皂品牌、4个洗发精品牌、3个牙膏品牌、2个衣物柔软精品牌。只要每个品牌是以给消费者提供利益为定位基础,宝洁都会放手让其诚实竞争,因为决定胜败的是消费者而不是公司经营者。宝洁宁愿让自己的品牌吃掉自己的品牌,因为市场占有率仍然属于宝洁。

传统的竞争观念下看待竞争往往是眼睛向外,只看到竞争对手的品牌,敌人只有一个。现在的竞争观则有了较大的变化,一是“竞合概念”,提倡积极的竞争,并且可以进行行业内或跨行业的竞合;一是自己于自己竞争的观念,促进了品牌全方位的提升。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