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大连:市场食品“早产”现象严重害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13 12:13
人浏览


  大连市场食品“早产”现象严重

  “本来夏季食品就不容易存放,生产日期提前更会影响到市民夏季饮食健康。”7月21日,记者从大连甘井子区消费者协会了解到,入夏以来,消协连续接到不少关于饮料、面食等食品生产日期“早产”等方面的投诉。

  7月17日,消费者刘女士在某商场买了一箱寿桃,回家后发现,里面的寿桃表面已经长毛了,细看生产日期,竟是“2007年7月18日”,这寿桃竟然是“明天”生产的。刘女士立即到甘井子消协投诉,在消协的调解下,厂家赔偿了刘女士200元钱。

  7月19日,张先生花10块钱在附近商店批了12根雪糕回家,儿子当天吃完雪糕后拉肚子。张先生拿出冰箱里剩下的雪糕,查看生产日期,其包装袋外的生产日期竟然是7月26日的。张先生拿着剩下的雪糕到商店理论,店方不配合。在消协的调解下,商家退回了雪糕钱。

  甘井子区消协提醒广大市民,夏季由于温度过高,食品容易变质,很多食品的保质期都相应缩短,所以,在选购商品时,要看产品包装上的标签内容是否齐全,特别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及产品类型;要选择有一定规模、信誉好、产品质量稳定的生产企业的产品;注意保存方法,食品的保质期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