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漂亮食品背后的危险“美色”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11 17:22
人浏览

 不久爆发于上海等地的染色馒头事件,让柠檬黄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食用色素的危险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专业人士介绍,食用色素如果按范围、按剂量要求使用,其危险或可称隐患,毕竟些柠檬黄、胭脂红等人工合成色素来自于石油或炼焦油,在合成过程中多要经过硫酸和硝酸处理,致使色素成品中常残留砷和铅。

  目前,色素的使用有超范围和超剂量的趋势,调整颜色、装扮卖相、伪装“自然色”,防不胜防的色素侵扰,已超过我们可以承受的安全范围。从凭手感随意性极强的添加剂量,到添加食品范围的扩大,色素对我们健康的威胁,已从隐患变成了祸患。

  食用色素的历史要追溯到1856年,苯胺紫应用于食品中,合成色素开始扮演着改善食品色泽的角色。食品的颜色随之丰富,这本是食品工业化进程中的可喜变化,但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我国食品中合成色素的超标、超范围使用现象屡禁不止。其危害也于无形中渐渐扩大。

  英国的健康和营养领域权威专家帕特里克·霍尔福德在其著作《营养圣经》中提到,柠檬黄会引起过敏反应和敏感儿童的多动症。有学者进行实验,给两组儿童分别提供包装和口味都完全样的两饮料,但其中一种含有柠檬黄。他们在这些儿童饮用后分别测量了他们体内的矿物质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喝了含有柠檬黄的饮料的孩子变得多动,而且表现出血液中锌含量下降,尿液中锌含量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柠檬黄正在夺走儿童体内的锌,而锌缺乏与行为异常和免疫系统问题有密切联系。

  据报道,丹麦禁止在诸如面包一类的“基本食物”中添加任何色素,英国因柠檬黄、日落黄等可能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而禁用,而这些色素在中国食品领域仍在使用。较比馒头中检测到柠檬黄为严重的是,此前曾在黑米中检测到苋菜红。而我国在有关色素添加的明确规定指出:添加合成色素的范围只局限在蜜饯、糕点、糖果、果汁饮料、罐头等食品中。

  祸患常积于忽微。面对有色食品,拒绝、减少食用或许是无奈之下最有效的办法。 “越是颜色鲜艳漂亮的,越是香味浓郁的,越是口感好的,越要远离! ”这是营养学家给市民选择面包时的建议。当我们需要规避色素危险时,无疑这准则也同样适用。 记者孙立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