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刑法重点法条解读(24)——分则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0-27 00:59
人浏览

  「重点法条」?

  第一百七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 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的;?

  (二)伪造、变造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的;?

  (三)伪造、变造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

  (四)伪造信用卡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相关法条」 《刑法》第194~196条。?

  「意思分解」?

  1?本条规定的是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本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犯罪对象——金融票证的范围法律上规定的很明确,即包括汇票、本票、支票、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信用证、信用证附随的单据及文件、信用卡。行为方式不仅包括伪造,还包括在真实的金融票证基础上的变造行为。?

  2?注意本条规定的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与第194条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第195 条的信用证诈骗罪、第196条的信用卡诈骗罪的关系,行为人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目的常常就是利用这些票证进行诈骗活动,对此,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应当视为牵连犯,择一重罪论处,而不应数罪并罚。

  「重点法条」?

  第一百八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一)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

  (二)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或者相互买卖并不持有的证券,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的;?

  (三)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证券所有权的自买自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 者证券交易量的;

  (四)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相关法条」 全国人大常委会1999年12月25日《刑法修正案》第6条。?

  「意思分解」?

  1?本条规定的是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刑法修正案》对本条内容作了补充,即将非法操纵期货交易行为也纳入本条,本条的罪名也相应修改为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本罪主观方面的要求是以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为目的。?

  2?本罪的行为方式,应掌握法定的四种行为表现方式:一是利用资金优势、持股或持仓优势、信息优势联合或连续买卖、操纵交易价格;二是空买空卖;三是自买自卖;四是以其他方法人为地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的。

  「重点法条」?

  第一百八十六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发 放信用 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造成较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相关法条」 《商业银行法》第40条。?

  「意思分解」?

  1?本条第1款规定的是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第2款规定的是违法发放贷款罪。两罪的 犯罪主体既可以由自然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可以由单位构成。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是指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但条件却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2?注意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与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界限,二者的差异有两个方面:一是发放贷款的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特定为关系人,后者则为关系人以外的任何人。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关系人包括两类人员:第一类是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第二类是前项所列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可见,关系人即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两罪差异的第二点在于前者向关系人发放贷款只要“造成较大损失”即可构成犯罪;而后者向关系人以外的人发放贷款则要求“造成重大损失”才可构成犯罪。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