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终止劳动合同后的经济补偿计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1-16 23:32
人浏览

  终止劳动合同后的经济补偿计算

  终止劳动合同后是否可以获得经济补偿呢?本文提供相关法律知识解答终止劳动合同后的经济补偿。

  我在一家公司任职多年,劳动合同到期后,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和单位续签劳动合同。请问,单位和员工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是否应该给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

  记者就张先生的问题采访了有关律师。根据《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涉及终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有三种:(一)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同意续签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不同意,由用人单位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三)因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用人单位决定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

  如果张先生是由于个人的原因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那么单位就无需对他进行经济补偿;如果张先生个人愿意续签劳动合同但单位不同意,那么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他一定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终止后的经济补偿

  1.第四十六条情形(--)指劳动者单方随时通知和即时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

  2.第四十六条情形(二)指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

  3.第四十六条情形(三)指用人单位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4.第四十六条情形(四)指用人单位裁员的经济补偿。

  5.第四十六条情形(五)指以下3种情况:(1)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都应支付2008年1月1日至合同期满的经济补偿金。(2)用人单位提出续订劳动合同,但降低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仍应支付2008年1月1日至合同期满的经济补偿;(3)用人单位提出续订劳动合同,且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

  6.第四十六条情形(六)指用人单位主体消亡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7.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终止仍需支付经济补偿。

  8.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合同的,用人单位还应同时发给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应增加不低于50%的医疗补助费,绝症应增加不低于100%的医疗补助费。

  9.经济补偿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为用人单位已作贡献积累所给予的补偿。补偿以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为标准,与合同期无关。这里满1年和6个月均含本数。工作年限的计算方法举例:如2008年3月20日签合同,至2009年9月21 13解除,2008年3月20日至2009年3月19 Et满1年,2009年3月20 Et至9月19日满6个月,即该劳动合同解除经济补偿应按2个月计算。[page]

  10.职工月平均工资指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只要劳动者月工资不高于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经济补偿年限就可超过12年。

  11.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12.拖欠经济补偿金是指劳动者办理移交后仍未支付的情形。

  13.本条中“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是指同一单位的连续工作年限,劳动者断续工作,以最后一次连续工作时间为计算年限。

  14.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其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到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计算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15.现国有企业劳动者劳动合同终止,2001年10月19日前的工作年限,仍应按当时月标准工资(或当时前3个月平均工资的70%)每满1年支付1个月生活补助费,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

  16.现外商投资企业劳动者劳动合同终止,2001年9月3日前的工作年限,仍应按当时前3个月平均工资每满1年支付1个月生活补助费。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

  17.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军龄计入接收安置单位的连续工作年限。

  18.2008年1月1日后存续的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解除或终止,其经济补偿金年限和基数实行分段计算,即:2007年12月31日前的经济补偿,按照《劳动法》及配套规定计算;2008年1月1日后的经济补偿年限和基数,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计算。

  19.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确定了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的原则,而对于分段计算的理解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计算基数、补偿范围等方面按照1994年原劳动部颁发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进行;《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应该根据《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来计算。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分段计算原则主要是为了完成过渡,为了保证公平,解除劳动合同发生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的,如果情形与《劳动合同法》之前的一致,补偿年限一并计算;如果是《劳动合同法》中新增的,则只计算《劳动合同法》生效后的补偿年限。同时,计算基数以《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为准。当前,劳动部门解释为第一种观点,所以本书以第一种观点介绍,以后各地有相应实施办法出台,请以当地规定为准。[page]

  20.按个人所得税规定,经济补偿金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内的,免交个人所得税。 法律快车损害赔偿为劳动者解答终止劳动合同后的经济补偿问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