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物流论坛回眸2002中国物流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17 23:04
人浏览
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中国的物流业此前被预言将是最受冲击的行业之一,原因是中国的物流业比较落后,缺少现代物流的理念和运作模式,缺少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这一年中,中国物流业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态势?接近岁末,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第五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为与会者勾勒出一些清晰的思路。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全局性地总结了2002年中国物流业取得的进步。2002年1月国家经贸委在上海召开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十五”期间三大重点任务之一,并着手研究制定有关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把物流项目首次列入国债项目;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经贸委决定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全面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国家科技部已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作为“十五”科技重点。

  特别可喜的是,物流业已成为外资新的投资方向,如投资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采购中心,组建中外合资物流公司等。国际上50家最大零售企业三分之二已进入中国,这些跨国集团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使相关物流业快速起步。据预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量将从目前的2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500多亿美元。此外,跨国物流公司快速进入中国,与中国企业合资合作,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以美国联邦快递与天津大田集团合作为例,双方共同组建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业务已扩展到中国的210个城市,经营额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

  一些著名工业与流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物流系统的流程再造,如青岛海尔、青啤、上海大众、联想、tcl,又如华联、联华、农工商、苏果、物美、三联等。近几年特别是2002年,他们对物流业的启动起到了带头羊的作用。2003年更多的工业与流通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与中外合资企业,在家电、服装、汽车、日化、连锁超市、医药、烟草等行业将进一步释放物流需求。

  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得到普遍关注。丁俊发谈到,没有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谈不上现代物流。物流信息技术涉及到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pos)、企业管理系统(erp)、条码与识别系统、无线通讯(wap)以及互联网技术(web)、电子订货系统(eo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近几年,物流企业经营形象的提升与一些企业的物流改造大都体现在信息系统与客户服务水准的提高。为了总结与推介it企业与物流企业的经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经专家评审,向全国推介了16个物流解决方案案例。2003年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将成为物流业投资的重点之一。

  2002年物流企业管理者对物流信息化的认同比例迅速增加,如许多大型物流运输企业从战略高度出发,开始建立自己的货物跟踪、运输车辆运行管理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在对信息管理的认同感中,32.7%的物流企业认为信息处理环节是对物流业务正常运转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在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方面,专业物流企业中计算机普及率已达到92.9%;而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的企业占64.5%。由国家经贸委和南开大学推出的《中国物流发展报告蓝皮书》,其中发表了关于中国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调研结果:21.8%的企业运用edi技术实现了信息快速交换;18.8 %的企业运用条码技术实现了信息快速输入和有效管理;7.9%的企业采用pos系统进行了商品数据快速、准确传递;5.9%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和通信网络实现了电子订货;19.8%的企业运用了gps和gis技术。通过gps,企业能够及时获得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物流运输服务的水准,提高了物流过程的透明度。

作者:苏建东 转自:信息与电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