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改革创新添活力 农村发展上台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05 22:11
人浏览

  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河南省批准成立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信阳出台了加快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基层大胆探索,各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农村发展增添了动力。

  创新金融服务———

  农民有了“绿色信用卡”

  农民贷款难,主要是农民的资产没有确权,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为此,信阳市建立起市、县、乡三级担保网络,出台了农村物权确认和抵押担保暂行办法,把农民的林权、农机具等都纳入抵押担保范围,让农民的不动产“动”起来,“死钱”变成了“活钱”。

  ?河区吴家店镇聂寨村农民郭勇承包了2000亩经济林,近年来一直想扩大经营规模,但资金不足成了“绊脚石”。今年4月,他尝试着用林木所有权贷款,没想到很快贷到300万元。他用这笔资金新发展了1000亩优质茶园,事业做得越来越大。

  潢川县江集镇新岗村农民张井国则用自家的山林作抵押,从当地信用社贷了20万元发展茶叶生产。望着满坡的茶林,张井国喜滋滋地说:“茶叶销路好,第一年还清贷款,第二年就可以净赚了。”一些林农高兴地说“林权证就是俺们的绿色信用卡。”

  为把农村资金进一步整合起来,信阳还积极创办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培育和发展各类非银行金融组织。目前,全市已成立村镇银行1家、农村合作银行1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达到26家。潢川县爱国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目前已发放贷款180多万元,扶持乡亲们发展个体工商业和高效农业,带动50多人走上了致富路。

  农民专业合作———

  增强农民市场竞争力

  平桥区五里镇佛山村是个茶叶专业村,过去由于缺少技术、品牌和销路,效益一直上不去。去年,村里成立了马氏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分散种植、统一培训、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既解决了茶农的“卖茶难”,又把当地茶的品级提高了。仅今年春茶一季,茶农每亩收入就比去年增加了1100多元。马氏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德记说,“合作社的好处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让茶农抱成团,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目前,像马氏茶叶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阳还有许多。通过采取职能部门主导、基层组织牵头、龙头企业培育、致富能手带动、农技人员领办等形式,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417家,共带动农户15.6万户,正在成为农民信得过、龙头靠得住、市场离不了的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既增强了农户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也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助推下,信阳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迅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800多家,带动了全市50%的农户,转化了80%的农副产品。

  村里人过上城市生活

  信阳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来抓,农村正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乐园。

  规划先行是信阳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特点。目前,信阳各级财政已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为全市179个乡镇、3261个行政村编制了建设规划,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镇规划全覆盖。在规划的指引下,一大批建筑新颖、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社区应运而生。息县项店镇李楼村原来有19个自然村,群众居住分散,生活极为不便。今年通过宅基地置换建成了李楼新村,把全村60%以上的农户集中到一起。在这个新村,敬老院、卫生室、文化大院、超市一应俱全,家家住上了两层小别墅,户户开通了宽带、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农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目前,信阳通过小村并大村、异地建新村、淮干滩区和山区移民迁建等措施,已经规划、建设农民新村800多个,其中省级康居示范村达到60个。

  信阳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空心村”、废弃地整治和宅基地置换所节约的3.5万亩地,一部分用来复垦,一部分依法置换为建设用地,用来发展集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光山县弦山街道办事处上官岗村对旧村改造腾出来的200亩土地,引资6000多万元,合作建设了上官岗农产品批发大市场,壮大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还解决了村里600多人就业。

  农村社保———

  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农村社会保障是农民最关心的事,也是信阳推进农村改革的“重头戏”。信阳市委书记王铁介绍说,“我们突出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两个重点,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群众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罗山县是信阳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的试点,也是全省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地方。今年5月启动以来,全县已有61%的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有2.2万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领到了养老金。在罗山县楠杆镇田堰村,农民严安胜掰着手指头介绍说:“我一年交251元,一直交到60岁,以后每月能领到101元,一年就能领到1215元,相当于一年领到我过去5年交的钱,划算得很,我和媳妇都买了保险。”

  走进红瓦粉墙、窗明几净、设施齐全的平桥区洋河镇金牛店村卫生室,让人眼前一亮。村医贺华友高兴地说,“卫生室的条件越来越好了,周围的乡亲们都愿意来这里看病。”去年以来,信阳市平桥区采取政府主导、村医自愿、多方筹资的模式,为全区246个行政村统一建成了标准卫生室。区里不仅为每个村卫生室补助了4.5万元的建设费和设备费,还组织756名村医到郑州大学一附院免费培训3个月。把“医院”建在家门口,把医生留在村里头,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借鉴这一经验,今年5月,信阳在全市启动了标准村卫生室建设,村医培训工作也正在抓紧进行。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