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做慈善真能教育富二代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06 08:23
人浏览

  28日,南京一名10岁小学生在自己的生日宴上宣布捐70万慈善款物给四川地震灾区。据嘉宾透露,宴会估计要花掉上百万,奖项很多,“令人吃惊的是抽奖环节,特等奖送出三辆小轿车!”(12月1日《扬子晚报》)

  一场以慈善为名的生日会却动辄花费上百万元,甚至连抽奖都送小轿车,这让背负生活大山,为生计而奔突的人们,很难不生出一种相对剥夺感。这也正是人们对这场生日宴究竟是慈善还是炫富而争论不休的根本原因。孩子是纯真无邪的,我们相信,那七十万的善款也定是她发自内心的善意之举。通过报道我们也知道,以慈善的方式传递爱心、培养品格,也是孩子母亲悉心引导、教育的结果。

  在我们身边,其实也不乏这种时常捐资献爱心的“富二代”。前段时间,驾驶几十辆豪车在成渝高速上飙车的“富二代”,事后也到成都一所学校去做了慈善。这其中大多都是其父辈言传身教的结果,这些慈善也的确给予了许多底层人群实质的帮助。只是,终将是企业掌门人的“富二代”,倘若只沉浸于做慈善这样的道德满足,就一定能树立起个人甚至企业的品格吗?

  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倘若一家企业整天忙着做慈善装点门面,背后干的却是克扣员工工资,动辄权钱交易、欺诈设局,甚至把消费者权益当儿戏的勾当,它还会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与道德品格的企业吗?不得不说,当下很多“富一代”的发家史正是带有这种“资本原罪”的底色。那么,仅满足于慈善道德的富二代,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将这样的财富增长模式继续下去?一边是富人用“资本原罪”的钱财做慈善以彰显道德,一边却又是无数被资本压榨的就业者背负沉重的生活大山艰难求存,这实际上就非常吊诡地形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

  对“富二代”来说,倘只满足于慈善道德,还不如先从公平、责任、权利这样的价值观出发,这恐怕比慈善本身更有意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