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大学生创业需要法律知识辅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08 18:59
人浏览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建立创业园或者创业基地,开设了一系列创业指导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意义重大。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课程体系设置需要不断完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创业所涉及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教育亟待加强。应立足现有法律基础教育,进一步探讨法律教育的创新性改革,更好的迎合创业教育的需要,使学生能在法律框架内依法创业,努力使学生创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大学生创业需要法律知识辅助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自身是否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理性,是否了解和掌握与其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依法创业的关键,因此大学创业的法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创业法律教育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在校期间规避风险,也可以对学生真正走入社会后的独立创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现有创业法律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学校在创业培训中更注重创业精神和品质的强化,更多的关注企管、金融、财会、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对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关注较少。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法律教育的缺失,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创业成功率低,稍有不慎容易在创业过程中误入歧途导致犯罪,这样就完全背离了创业教育的设立目的。

很多高校对创业法律教育给予的重视不够,简单的认为既然学生都已经学习过法律课程,就不必在法律教育这块继续给予指导,因此存在的通病是缺乏系统、专业、有针对性的创业法律教育培训。对于非法律专业学生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所讲授内容多为各个部门法的简单介绍,具体法律条文涉及的较少,部门法的总则内容介绍较多,分则基本不予介绍。重点多放在概念条文的解释,缺乏实务指导性,法律更多停留在纸面上,这导致学生在面对社会实践时依然束手无策。对于深入社会实际创业的大学生来讲,仅仅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其操作性和实际应用性远远不能满足创业所需。

法律教育需要创新改革

创业教育中法律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好的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对学生的具体创业计划给予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人员的配备上都应该增加更多的尝试,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创业服务。

通过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理念。创业法律教育主要面对的都是非法律专业学生,限于课时和学生自身基础等因素,在整体授课过程中,应该灌输给学生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即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以培植同学们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为核心,缔造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市场经济性质上是法治经济,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市场参与才是健康理性的,才能保证创业合法有序进行。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