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沈阳市将全面推广社区医院“零差价”售药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12 13:36
人浏览
10月末,从沈阳市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沈阳市和平区社区医院利用政府给予“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全部实现了“零差价”售药。这种社区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做法,运行1年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沈阳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加以推广。“收支两条线”让医生减压 记者从沈阳市和平区委了解到,从去年9月份开始,该区在区政府所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推行以“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所谓“收支两条线”,即是由区财政下拨专项经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资和药品零差价销售的补贴,医生只管看病不管创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收入全额上缴区财政专门账户,实行统筹管理。医务人员工资、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等由区财政统一核定下拨,医生给病人开处方不再与工资挂钩。在上述政策的保证下,和平区社区卫生机构又确定了17类480种基础用药,实行集中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斩断药品与医疗服务收入的链条,真正实现了“零差价”,这种做法完成了社区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质的根本性转变。 沈阳市和平区太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李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该中心作为一家二级医院,开设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科等20余个诊室,同时还有X光、CT、彩超等检测设备,可治疗许多常见病,并且在社区医院看病不用排长队挂号、检查、化验、拍片,从去年9月1日开始,480种医保目录用药实施进价销售,患者用药实现了大幅减负。中心实施“收支两条线”政策后,医生不用再为创收而向患者开大处方,他们可以更好地关注患者的治疗。 据悉,沈阳市和平区共有82个社区,65万人口,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0个,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968人。“收支两条线”及“零差价”售药实施1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和服务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建立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市民基本医疗可以就近就便。目前,和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基本医疗门诊量为32.5万人次,健康管理、随访、妇女儿童保健、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为78万人次,公共卫生服务占机构总体工作量的70.6%。 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社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不为创收所累,可以专心医疗服务,这次真的是如释重负了!”“零差价”售药让患者减负 10月下旬以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沈阳市多数省级医院门诊由副教授或教授出诊,挂号费3元到7元不等,少数专家门诊挂号费要50多元。一些患者从家中往返大医院的交通费,每次少则七八元,多则几十元。加之未实施“零差价”销售的药费,患者到大医院就诊的总体费用是相当高的。 “过去到大医院排长队、挂专家号、开贵药,现在到社区全解决了。像以前罗红霉素卖8.4元,现在社区医院只卖1.85元,而阿奇霉素也从15元直降到了3.15元。社区医院的挂号费,更是比大医院的专家挂号费便宜了许多。”今昔对比,身患多种老年病、家住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附近的张大爷感触非常深,他告诉记者,他现在到社区医院看病开药省下了不少钱,也方便了很多。 据记者了解,目前沈阳市在除了和平区以外,沈河区也全面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综合体制改革,该区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个服务站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治疗的400种常用药品实现统一采购配送,多少钱进多少钱卖。而目录外的药品,也只能加价15%销售。 对于社区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行政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倾斜力度。据介绍,从今年9月22日起,辽宁省卫生厅指定由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每周派出14名专家,利用20个工作日走进社区坐诊、查房、会诊、讲座,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专家,得到服务,而且挂号费与普通医生一样,每人每次1元钱。这一举措从启动至今,已有数百名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治。 据沈阳市和平区提供的数据显示,“收支两条线”和“零差价”售药政策实施1年来,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门诊量超过51.5万人次,同比增长56.5%;群众就医费用明显下降,门诊次均费用由102元下降到61.48元,降低了31%;药品累计让利达到1113万元,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政府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已由最初每人每年4元增加到每人每年20元,去年年初社区卫生专项经费达到1330万元,今年财政预算在此基础上,又投入“收支两条线”专项经费2000万元。 沈阳市和平区在社区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以后,为了避免新的“大锅饭”问题,卫生主管部门完善了绩效考评机制,医务人员30%的工资纳入到绩效工资范畴,通过开通“社区医生全天通”——健康服务热线等特色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天候便民服务。沈阳市其他各区实施“收支两条线”试点后,也将医务人员工资的30%—40%纳入到绩效工资范围,再通过开展社区医疗服务,调动医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多劳多得,提高了服务质量,使患者满意率达8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应加大改革力度 “政府为社区医疗机构做出了很大投入,但真正做到大病到医院、小病在社区,均衡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并不容易。目前,很多社区医疗机构与大医院相比,前者是门可罗雀,后者则是门庭若市,两者差距悬殊。人们常抱怨看病贵、看病难,实际上在社区医院看小病并不贵也并不难,患小病非要挤到大医院找教授,用先进检测设备,结果自然导致看病难和看病贵。患者自身需要修正以往只求最好医院、最好医生的传统看病观,量力而行,医疗卫生系统改革也要对此加强引导。和平区卫生系统在辽宁省内率先实施“收支两条线”,还社区医院公益性后,已经吸引了一部分患者回流到社区医院,但这还不够。欧美发达国家的社区医疗体系非常完善,像美国、英国都有社区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的规定,上大医院必须要有社区医生的转诊证明,这一点对于我国分流患者无序涌入大医院非常有借鉴意义。此外,还可以利用医保政策,向社区医院倾斜,加大在社区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提高到大医院就诊的医保起付标准等,都可以促进均衡患者,发挥社会医疗资源最大效能的作用。”沈阳市和平区卫生局党委书记栗建民这样告诉记者。 10月28日,沈阳市在和平区召开的大力推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场会上,决定将以“收支两条线”和药品“零差价”等内容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扩大到全市范围。辽宁省及沈阳市的有关领导表示,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要实现公益性,完全由政府埋单,并逐年加大资金投入,真正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目前,沈阳市正在总结和平区等市内各区经验,并将尽快出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详细方案,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15分钟医疗点”,满足居民的基础医疗需求,使更多市民尽早地享受到医疗改革带来的实惠。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