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九日·坚强:坚强的心灵是最牢固的掩体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12 21:00
人浏览
5月19日,13亿中国人用最庄严的方式向数万个骤然逝去的生命致敬。国旗低垂,表达无尽的哀思;汽笛长鸣,寄托着生者对亡灵的哀悼。低头默哀之后,我们昂首挺胸。“汶川,加油!”“中国,加油!”天安门广场上人民群众们发自肺腑的呼喊响彻云霄,昭示着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刚毅与坚强是永恒的中国表情!天塌地陷,13亿人坚强的心灵构筑起最牢固的掩体!
当灾难降临,最先赶赴现场的是军人,最先冒着生命危险展开救援的是军人。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然而,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止步,成都军区700多名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凌晨翻山越岭徒步开进……
紧邻汶川的龙池镇被困3000多人,奔赴那里抢险的车队在行进中被大面积滑坡阻住去路。“同志们,还等什么?用手刨啊!”紧急关头,30多官兵一声大吼,硬是用十指打通了龙池镇与外界联系的简易公路,为3000多名群众送去了生的希望。
“向着灾区,跳!跳!跳!”空降部队15名勇士遵照命令在重灾区茂县实施伞降。战士们平时安全伞降的高度只有几百米,而茂县周围林立的山峰海拔均在4000米左右,因此需要在5000米的高空跳下。眼前雨雾茫茫,为了茂县的父老乡亲,15位勇士用自己的坚强意志书写了世界空降史上的奇迹。
瓦砾遍地,因为有了橄榄绿的守望,生命变得无比坚强。“老大爷,我一定把您背到安全地带!”“小姑娘,别怕,叔叔来救你了!”再陡的山坡,没有挡住这些最可爱的人的脚步,再多的余震,没有让救援行动放慢一丝一毫。陆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走空中,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祖国在召唤,军人当义无反顾!废墟上,瓦砾间,到处是救援军人的忙碌身影,到处是幸存者被艰难抬出来的场面。
地动山摇,大灾面前,用生命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奉献如天大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强!无论是灾区的医务人员还是从全国各地奔赴四川的医务工作者们,都用同样的责任、勇敢、坚强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瞬间。
大地震发生时,华西医院外科副主任董强等医务人员正在手术台上做手术,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他们趴在手术台上保护患者,继续手术,直至结束。之后,又迅速投入到抢救病人的战斗中去,连续奋战近60个小时……
灾区前线,白衣天使与救援人员如影随形,以最大的爱心和卓越的专业技能,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救治了数以十万计的伤病员,同时开展防疫工作和心理救护,在与特大灾害抗争中绽放出独特光彩。
大灾面前,灾区的人民在废墟的黑暗中不言放弃,更是选择了坚强。刚结婚一年的陈坚被埋在像小山一样的废墟中,他全身只有手臂露在外面。到5月15号下午3点,陈坚被埋在地震废墟中已经60个小时了。他腰部以下被几米厚的水泥板压住,身子根本无法动弹。在等待工具到来的空隙,陈坚说:“我不想放弃家里的每一个人。我要坚强,我必须要坚强,为每一个深爱我的人。”强烈的求生欲望支撑他度过了粒米未进的艰难三天。时间一点点过去,障碍一个个被排除,当天晚上8点40多,陈坚终于被救出来了!遗憾的是,当救援队员抬着担架翻越废墟直奔救护点时,陈坚掉队了。但是,他的乐观、他的坚强,感染了曾经在场的每一个人。
还有,一位父亲用双手历时3个小时,挖出废墟中的女儿。那些在废墟中苦苦支撑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之后抢救出来的鲜活生命,成为生命坚强的最好见证。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灾区人民守望相助,选择坚强。自己的亲人失踪了甚至死亡了,却仍然战斗在一线,或者作为志愿者,抢救别人的生命,照顾他人的生活。
大地颤动,墙倾屋塌!强震袭来,摇晃的大地上,坚强的心灵是最牢固的掩体。坚强不能治愈所有的伤痛,但却可以帮助我们面对更多的灾难,帮助我们尽快从灾难中走出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