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椒江消保委提醒:海鲜礼盒销售旺 谨防无德商贩暗藏猫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06 00:18
人浏览

   春节将近,伴随民众串亲访友的增多,海鲜礼品的进入销售旺季,出货量直线上升,不过一些无德商贩却开始在海鲜礼品盒上动起了歪脑筋,椒江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海鲜礼盒谨防无德商贩暗藏猫腻。

 “猫腻”一:冰鲜、冰冻傻傻分不清

  冰鲜海产品是指渔民将捕捞的新鲜海产品或进货商将从渔船收购的新鲜海产品加入冰块保鲜后,直接在市场上出售的海产品。冰冻海产品是指将海产品放入冷库低温冰冻之后再上市的海产品,存在较长的运输、存储、生产时间。由于数量较少,同等品质的冰鲜海产品的价格也高于冰冻海产品。无德商贩抓住一些消费者不了解冰鲜、冰冻海产品区别的漏洞,用长时间存储的冰冻的海产品冒充冰鲜海产品,高价出售给消费者。

  提醒:冰鲜海产品直接贮藏于 0~ 4℃,而冰冻鱼直接贮藏于 - 2 0℃环境中,虽然经一段时间解冻后外表与冰鲜海产品相近,但冷冻后鱼体生物学特性会发生变化,对鱼肉的风味会有影响。鉴别冰冻与冰鲜海产品一看体温,由于存储条件的不同一般冰冻海产品的温度要低于冰鲜海产品;二看包装,冰鲜海产品为保持产品新鲜,会尽量缩短加工、运输时间,一般包装不会太过精细;三看肉质,如果海产品“内心” 是冰的,且肉质欠缺弹性者,有理由相信是冷藏肉。

 “猫腻”二:偷梁换柱,张冠李戴

  海鲜产品偷梁换柱,张冠李戴主要发生在用外海带鱼冒充本地带鱼、用鱿鱼冒充墨鱼、用低价虾类冒充高价虾类等方面。以带鱼为例,一般来说,人们把东海带鱼叫本地带鱼,印度、印尼等地进口来的带鱼叫外海带鱼,本地带鱼个头普遍较小,而洋带鱼个头偏大、眼睛发绿、尾部有黄豆般颗粒物,由于本地带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进口带鱼肉质发硬,尽管鱼肉较多但鲜味不够,所以两者市场价格相差数倍。一些无德商贩常常会以进口带鱼冒充本地带鱼高价出售,利润相当大。

  提醒:目前个头较大的本地带鱼在市场上很少有售,多数本地带鱼个小、肉板薄,消费者购买时切勿认为带鱼越大越贵。对于鱿鱼和墨鱼而言,消费者可用手指用力按一下胴体的中部,如果有坚硬感,就是墨鱼,如果较软,就是鱿鱼。另外,鱿鱼一般都体形细长,末端呈长菱形,而墨鱼外形稍显肩宽。此外,市场存在用红虾或者明虾冒充基围虾的现象,基围虾幼虾呈墨绿色至深绿色,成虾呈浅啡黄色,身体布满密集的浅褐色点,消费者挑选时候注意看颜色和斑点,就很容易鉴别。

 “猫腻”三:掺水、掺药来美容

  为卖好价钱,给鱼、虾做美容是无德商贩以次充好、欺诈消费者的常用手段。一些不法商贩的黄花鱼金灿灿卖相很好,结果显示,这些黄花鱼身上染的多为化工合成色素“柠檬黄”或 “日落黄”,研究表明黄花鱼染上色素再经过高温加热将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另外,一些黑心商贩出售的虾仁个大、肉白,可这些“美丽”的虾仁多数经过二氧化硫或漂白药剂的浸泡,并大量掺水,往往虾仁的净重还没有注入的水重。

  提醒:目前,国家卫生部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化工合成色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有明确规定,消费者经常食用的主食品如粮食、水产品不允许使用合成色素。消费者购买海产品时可以通过擦拭鱼身表皮或者观看冰水的颜色来初步判定是否染色。此外,新鲜和质量上乘的冻虾仁应是无色透明,手感饱满并富有弹性,而那些看上去个大、色红或色白的则应谨慎为之,并可以通过手心加热判断虾仁是否大量注水。

(胡牧)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