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保健品消费慎防陷阱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06 00:49
人浏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保健品消费首当其冲地成为人们养身保健的最佳选择。然而,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处处设置陷阱,并以种种令人心动的优惠条件,巧立名目骗取消费者的钱财。为此,广元利州区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特发出消费警示,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保健品或接受各种免费服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购买保健品一定要到信得过的商店、超市或保健品专卖店购买,切勿贪图价廉、大降价或到街头摊贩处购买,以免买到假冒或掺假产品,危害身体健康。
二、在购买保健品时,不要盲目相信广告,而应该根据健康状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看清标签上的明示适宜人群,不能泛用保健品。因为每种保健食品的功能也只能适用于其特定人群食用。此外还要懂得保健食品不是药,而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只有掌握了保健的知识,才能真正做到花钱买健康。
三、老年人难免有个小病小痛。一些商家常打的一张王牌是“义诊”或“健康讲座”,通过有意或无意夸大老年人的健康隐患来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因此,老年人在接受某种免费服务时,一定要问清楚,也可以向当地工商部门咨询,以免上当受骗。
四、一些不法上门推销人员抓住老年人讲实惠、图便利的心理,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甚至假劣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物超所值的产品,诱惑老年人上当受骗。由于不法上门推销人员流动性强,工商部门处理起来难度也较大。因此,对不法上门推销人员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购买上门推销的产品。
五、千万不要轻信推销商的夸大宣传,用保健品口若悬河代替药品使用,这样反而会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对以下广告均具有违背科学规律、极具欺骗性等特点,消费者在购买药品、保健品时,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1、以不科学的断言或保证来表示功效的药品广告。如含有“疗效最佳”、“药到病除”等绝对化语言的药品广告。
2、缺少药品、保健品生产批号,广告审查文号的广告。如某些以小广告形式散发的药品广告。
3、承诺“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的药品、保健品广告。任何药品都有它的适用人群,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疗效。
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非处方药品时:
一是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广告上所宣传的药效产品,说明书上没有载明的不可轻信。
二是在购买前要向正规医院专业门诊医生咨询,不要盲目轻信广告的宣传。(卫佳 李小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