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预付款消费卡有陷阱 消费者应谨慎购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06 02:51
人浏览

近期,自贡市消委会及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陆续接到一些消费者的投诉:位于丹桂大街英祥摩尔玛二楼的“FY发艺造型沙龙”,由于店面宽敞、气派,发型师技术娴熟,消费时感觉舒适,而且实行微机管理,办卡消费还可打折(预付300元打8折,500元打7折,800元打6折),因此许多消费者便付款在该店办理了贵宾卡。一曾姓消费者反映,今年春节前,她带单位客人在此消费,客人反映比较好,于是,她给单位办了一张800元的卡,还介绍几个同事、朋友办了卡,4月初自己又花300元办了一张卡,办卡时,洗头的师傅告诉她:该店马上要进行装修,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她并没在意,孰料过完“五·一”大假再去该店消费时,却发现大门紧锁,店内竟空无一物,300元一张的卡还未来得及消费却成了废卡。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商家玩起了“失踪”游戏,让消费者后悔不已。

据调查,FY发艺造型沙龙原登记注册的是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已于今年4月中旬到工商局办理了注销登记,其原注册人钟淑兰(女,51岁)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无法联系。由于商家的消逝,消费者卡上的余钱难以找回。

目前,美发、美容、健身、保健……大量的服务行业消费卡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办卡消费优惠活动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和实惠,这本是一种有利于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消费方式。它一方面让商家快速回笼资金,另一方面,让消费者通过增加消费次数和选择固定消费场所而得到较大的优惠。但消费者也应清醒意识到这种消费方式存在三大风险:一是由于对经营者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缺乏真正了解,消费者难以预料所付费用的实际收获和费用的安全性,其利益处于不确定状态;二是在经营者破产、倒闭或歇业等情况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维护;三是消费卡一经办理,双方的权利义务受合同法的调整与保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除非经营者与消费者协商一致或双方事先约定的合同解除条件实现或经营者严重违约,消费者不能单方终止合同,要求退卡、退钱,消费者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并且这种消费卡制作、发放在服务方,“此卡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消费者往往吃了亏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正因如此,某些商家在获得利益后,却轻易地放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要么拍屁股走人,要么想花样推脱责任,将“双赢”变成“损人利己”。为此,自贡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办理各类预付款式消费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谨防上当受骗。

一、要注意考察经营者的市场信誉度、知名度和经营状况,做到货比三家;

二、在办卡前要详细了解卡上的服务项目,防止在接受服务时,被商家推荐使用一些价高质劣的产品,或者被巧立名目收取各种额外费用;

三、避免一次性投入过高,承担风险过大;

四、要注意索取和保存有效凭证,发生纠纷后,要及时向消委会投诉;一旦商家卷钱走人,消费者应尽快向公安部门报案,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