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专家提醒:谨防商场四种“原价”陷阱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06 04:21
人浏览
新华网南昌10月12日专电(记者李美娟、葛素红)记者日前在北京沈阳、南昌等地的一些商场明察暗访发现,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跌入“原价”陷阱,遭受价格欺诈

什么是原价?商家标出的原价真实性有多少?标签上的“原价”消费者该如何辨认?据专家介绍,原价实际上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降阶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否则就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记者发现,商家设置“原价”陷阱、玩弄原价概念的手法五花八门。南昌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局长陶小林归纳分析认为,至少有四种。一是把未成交过的价标为“原价”;二是把历史最高价标为“原价”;三是把“建议零售价”标为原价;四是虚拟乱标“原价”。(完)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