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志愿者:用微笑服务北京奥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15 03:16
人浏览
蓝色短袖上衣、白色太阳帽、可折叠移动的蓝色立方体岗亭,7月1日起,奥运城市志愿者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亮相,热情地帮助游客、市民引路、急救或翻译,成为街头一道独特的奥运景观——
从7月1日起至10月8日,40万奥运城市志愿者开始陆续在北京市500个服务站点开展为期100天的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服务等志愿服务。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志愿者们脸上热情而真诚的微笑无时无刻都透露出这样一种讯息,为奥运服务,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体验微笑服务
7月10日,对于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刘斌来说,是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他第一次以奥运城市志愿者的身份到街头为游客和市民服务。本该下午1点接班的他,上午10点半就从北四环赶到位于东二环朝阳门桥的奥运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在中午的一个小时内,他一共为7位路人提供了咨询服务,其中包括一位寻找芬兰大使馆的外国客人和一位来自西班牙EFE通讯社的女记者。
“您好,有什么需要服务的吗?”
“我想问一下地铁A口在哪儿?”“附近有没有移动营业厅?”“去‘鸟巢’最近的路线怎么走?”为了试探一下刘斌的服务功底,记者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
“地铁A口在桥的东北角上,过两个路口就到。最近的移动营业厅就在对面朝外大街往东的路南边。”虽然初次上岗,刘斌毫不胆怯、生疏。回答第三个问题时,他还拿出一份北京市交通图,在上面勾画出去“鸟巢”的路线,然后把在哪儿坐车、如何换乘等问题一一详细地告知给记者。
记者发现,这个位于北京繁华地区的朝阳门桥奥运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格外引人注目,具有传统气息的中国结、京剧脸谱错落有致地悬挂在立方体岗亭四周,十分喜庆,不足六平方米的岗亭,配有服务提示牌、天气预告板、地图、医药箱、血压计、针线包、眼睛清洗器等服务装备。朝阳门街道团工委副书记、朝阳门桥服务站点负责人杨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服务站点的基本功能是为公众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和应急服务,但志愿者并没有局限于这些,而是尽可能多地从观众、游客的角度设计服务内容。
热情、细致、快捷、周到,这是记者对奥运城市志愿者服务的最初印象。
百万志愿者服务奥运
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百万以上的社会志愿者,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杨凯和他负责的服务站点只是这个庞大志愿者群体中的一部分。北京奥组委提供的数字显示,奥运城市志愿者的报名人数超过了200万人,还有112万人申请只有10万名额的赛会志愿者。在7月1日到10月8日的100天里,跟刘斌和杨凯一样的百万名奥运志愿者要为各国运动员、国内外媒体记者、观众、游客以及首都广大市民提供尽可能全面周到的服务。
北京市团委社区工作部部长祁治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城市志愿者是北京奥运会的一项创新,因为以往的奥运会、残奥会只设有赛会志愿者,而北京奥运会特别设置了城市志愿者。同时,这些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在奥运会结束后还将继续开展志愿服务。
记者了解到,三大类奥运志愿者有各自不同的分工,赛会志愿者主要在比赛场馆开展志愿服务,由奥组委统一制章、制证,服务内容包括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服务、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服务等,城市志愿者则是围绕场馆周边,在城市重点区域开展信息咨询、提供应急服务和语言翻译。而百万的社区志愿者将在社区、乡镇及公共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全民参与奥运、服务奥运、贡献奥运的主力。“运动员和观众不但在场馆内得到赛会志愿者的服务,在场馆外也会得到城市志愿者的服务。”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副部长张巨明这样说。
志愿者:我们准备好了
7月10日,作为赛会志愿者的292名海外媒体运行志愿者全部到达北京。奥运会期间,他们将以新闻服务引语记者的身份在奥运比赛场馆工作,主要负责对运动员赛后进行采访。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志愿者梅拉尼·桑德巴一下飞机就看见奥运志愿者在机场服务的蓝色身影,他感慨地说,在北京奥运志愿者无处不在,感觉志愿者们就是一个整体,希望自己也能跟他们一样。
的确,奥运志愿者是离奥运最近的一群人,他们活跃在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奥运村、赛场、新闻中心、街道社区等任何一个与奥运相关的地方。集结了如此大规模的团队,如何凝结团结、如何服务到位才是核心。
朝阳门桥奥运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的负责人杨凯告诉记者,所有奥运志愿者都要经过奥运知识、服务技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培训才能上岗。像杨凯这样的志愿者“骨干”则经历了更为严格的筛选和培训。过去一年里,他不仅参加过医疗救护演练、拓展训练、英语训练营、礼仪服务课程等各种培训,还在“五一”、“十一”、“好运北京”综合测试赛、国际志愿者日里数次到街头提供服务并接受验收。最近,杨凯刚刚参加完奥运城市志愿服务站点负责人核心素质封闭式培训班,进行城市志愿者团队建设、城市志愿者岗位服务外语、志愿者安全自护、国家安全、媒体沟通与宣传等的课程培训。
杨凯是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的负责人,在接下来的3个月时间,他将和另一位站长带领十几位来自高校和社会的城市志愿者分小组轮流上岗服务公众。“我相信我们都准备好了。”杨凯信心十足地说。
志愿者——北京城市的名片
“百年奥运,不做旁观者。”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的志愿者刘斌对记者说,“我加入志愿者就是想参与奥运,不想辜负在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另一位志愿者杨烁则说,虽然志愿者不拿工资,还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和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一起为奥运成功努力,收获了简单的快乐,有机会参与就是幸运。还有更多的志愿者们表示,他们在当志愿者的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收获了新的知识和认识,看到自己的服务让大家方便、满意,内心也会有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只要有服务他人、奉献奥运的热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志愿服务。”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正是这种精神,让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热情和数量远远超出了往届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口号是“志愿者的微笑是奥运会最好的名片”。
●相关链接
奥运会志愿者
奥运会志愿者是指所有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贡献劳动、技术和时间的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顾拜旦在希腊雅典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一些不图物质回报的人参与了同奥运会组织相关的外围工作。
二战以后,奥林匹克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节约资金,大规模的志愿者开始出现了。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是奥运会志愿服务发展的里程碑,他们开始承担赛场设施的维护、技术咨询、导游、翻译等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在此届奥运会上,组委会首次对志愿者进行了培训。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官方报告为奥运志愿者下了清晰的定义:奥运志愿者是在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以自己个人的无私参与,尽其所能,通力合作,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接受报酬或索取其他任何回报的人。此后,志愿者项目成了奥运会组织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