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开庭审理程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6-30 08:09
人浏览

  我们知道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是不一样的,对于刑事案件是必要要开庭审理的,那么就会有人问刑事案件的开庭流程是怎样的,因为很多人也不是很了解,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刑事诉讼开庭审理程序的相关内容。

  一、刑事诉讼开庭审理程序

  刑事诉讼开庭流程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开庭时审判长应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是否公开审判;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名单;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告知被告人有辩护的权利等。

  二、刑事诉讼法的见证人的条件有哪些

  《解释》第六十七条第一款对见证人的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而言,下列人员不得担任刑事诉讼活动的见证人:

  1、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具有相应辨别能力或者不能正确表达的人。

  2、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利害关系:一是与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包括与被告人、被害人或者其他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如系当事人的近亲属;二是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包括本人和本人的近亲属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某种利害关系。但是,虽然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但不会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员,可以担任刑事诉讼的见证人。例如,为了收集犯罪证

  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与犯罪嫌疑人有利害关系,但是由其见诬搜查过程,能够有效监督侦查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并不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故可以担任见证人。相反,不应由被害人的家属担任见证人,因为其担任见证人,不足以有效监督侦查人员依法进行搜查,会影响到案件公正处理。

  3、行使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等刑事诉讼职权的公安、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或者其聘用的人员。设立见证人的目的在于监督相关刑事诉讼活动的依法进行,确保相关笔录和清单的客观公正,因此,应当由实施相关刑事诉讼活动主体以外的人进行见证,以避免“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而行使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等相关刑事诉讼职权的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聘用的辅警、保安人员等相关人员,已经参与相关刑事诉讼活动,不宜由其再担任见证人。

  4、征求意见过程中,有意见提出,如果不允许辅警、保安人员等担任见证人,实践中有两种情形难以解决:一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案件现场,或者深夜发现的现场,可能难以找到群众做见证人;二是在当前司法环境下,出于各种顾虑,有的群众不愿意担任证人,公安机关不可能强迫他人担任见证人。

  经研究认为,上述意见确有一定道理,所反映的是当前的实际情况。基于此,《解释》第六十七条第二款专门规定:“由于客观原因无法由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见证人的,应当在笔录材料中注明情况,并对相关活动进行泵像。”

  三、刑事诉讼时效有多久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 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 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 院核准。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刑事诉讼开庭审理程序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刑事案件开庭的环节相对于民事案件而言复杂些,不过你也不需要担心,因为法官会引导这些流程。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来咨询法律快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