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仲裁行为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8-02 11:14
人浏览

  我们的法制意识不断地增强,对于自我权益也有了一定保障意识。因此如果在有发生民事纠纷的时候,是可以向有关机构申请行政仲裁的,行政仲裁是一种行为,是对与行政合同有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且做出判决。那么关于行政仲裁行为有哪些?以下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行政仲裁行为有哪些

  法定行政仲裁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的第三人的身份对平等民事主体间的民事纠纷进行裁断的法律制度。

  (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虽然是具有行政性的仲裁机构,与所在地的劳动部门有从属关系,但它是由政府劳动主管部门、工会以及用人单位三方面代表组成,并不是行政机关。

  行政仲裁行为有哪些

  (2)劳动争议的仲裁仅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并不是一裁终局,对于仲裁结果不服,双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没有必要以仲裁委员会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行政仲裁的特点

  行政仲裁是指纠纷双方当事人按事先或事后达成的协议,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争议的事实和权利义务作出判断和裁决,以解决争议,维护正当权益,当事人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制度。行政仲裁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行政仲裁的主体是附设在行政机关中的特定机构,它是一种专门性公断组织。

  2、行政仲裁组织以第三者身份依法对特定的民事或行政争议作出裁决和公断。

  3、行政仲裁的对象是特定类型的劳动争议和人事行政争议,这与行政复议也是不同的。

  三、行政仲裁的法律效力

  仲裁庭作出裁决前可先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制作调解书或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如调解达不成协议,或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及时作出裁决。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对于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请求仲裁庭补正。

  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1、没有仲裁协议的;

  2、裁决事项不属仲裁协议范围或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裁定撤销。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人民法院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时限内重新仲裁,在重新仲裁期间,中止撤销程序的进行如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行政仲裁行为有哪些内容。希望上文的行政仲裁行为有哪些、行政仲裁的特征以及行政仲裁的法律效力的内容会有所帮助。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法律快车的法律平台,在线的律师会随时会对于疑问进行专业的律师咨询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