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行政仲裁和行政裁决有什么区别吗?对行政仲裁,行政裁决不服是否能够进行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 2020-02-12 19:30 人浏览
共8位律师解答
  • 你好,仲裁是指程序,过程,裁决是结果; 如果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追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里面说: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这里的仲裁行为是什么呢
  • 你好,仲裁是指程序,过程,裁决是结果; 如果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 你好,仲裁是指程序,过程,裁决是结果; 如果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 你好,仲裁是指程序,过程,裁决是结果; 如果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 你好,仲裁是指程序,过程,裁决是结果;如果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 行政复议跟行政裁决的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行政裁决可以复议?1.行政裁决可申请复议
    理由:行政裁决行为在具备行政行为特征的同时兼具准司法性,且裁决行为一经做出,即有确定力、公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对民事纠纷双方权益产生相应影响,因此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11项的规定,可申请行政复议
  • 一、行政诉讼裁决的概念1、行政诉讼裁决的概念行政诉讼裁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参照有关规章的规定,对行政争议作出的司法裁判。行政诉讼裁决主要包括行政裁定、行政判决。2、行政诉讼裁决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对被诉行政行为进行裁决,必须适用程序法和实体法两个方面的法律依据。程序法解决怎样进行裁决的程序问题;实体法解决怎样处理实体权利、义务的问题。(1)行政诉讼裁决的程序法依据。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裁决,因而其程序必须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此外在有关审判组织、送达、开庭、委托执行等问题的解决上,也适用人民法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以及其他单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2)行政诉讼裁决的实体法依据。实体法依据主要有:①法律;②行政法规;③地方性法规;④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⑤参照适用的规章。3、行政判决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为解决具体的行政争议,就实体问题所作的判决。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就不同情况可以作出如下判决
  •   对于作为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当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组织在作出行为的时候已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了,则应在知道行政行为后3个月内起诉。  如果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组织在作出行为时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的,则从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算3个月内起诉,但最长不超知道行为后2年;对于不知道有行政行为发生的,从知道行为之日起算3个月内起诉,但最长不超行为作出之后5年。  对于不作为行政行为提起诉讼,即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法律有规定依法律;无法律60日;紧急情况可以立即起诉。  经过行政复议的,应在复议决定做出后15日内起诉。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开封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8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