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叶檀:70%保障房资金需信托或其他资本化手段解决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5 02:57
人浏览
著名财经评论人 叶檀
凤凰网房产讯 随着第三次房地产调控和各地限购措施的出台,各地楼市销售不畅。而资金回收的压力需要,让有融资需求的房地产企业开始重启房地产信托融资渠道。而房地产信托开始重新活跃,这是否能在政策严控之下获得固有的利润还是会增加房地产对信托使用的风险呢?对此,凤凰网房产独家对话了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她表示,房地产信托今后会是资本市场一个比较主流的品种,从信托这一块来看最能够走出或者是将来规模比较大的就是保障房信托, 70%左右的保障房资金不足的部分,可能都会用信托或者是用资本化的产品来解决掉。
凤凰网房产:房地产信托重新又活跃了,这是不是说明开发商在资金成本上压力很大,利用现在这个途径?
叶檀:资金成本肯定是压力大,现在开发商融资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需要用信托或者是用其他的融资方式来做。
凤凰网房产:就是用信托这个成本资金特别大,应该要高于“开发贷”近五倍吧。
叶檀:当然是这样子,但是它从去年今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使用信托了,在市场上升的时候它用信托这个成本还能够接受,现在就是很难接受的。
凤凰网房产:而且现在比如说股权融资的方法,它需要把大股东的股权直接过户过来到信托公司,这样的话,假如政策要严厉调控房价往下行这个情况下,是不是有很大的风险呢?
叶檀:当然是有风险的,而且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它的折扣比率又非常低,所以对于开发商而言他们面临的风险是很大的。
凤凰网房产:您认为选择房地产信托是一种什么样的,“不得已而为之”还是?
叶檀:尤其是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选择房地产信托肯定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要弥补现在的资金链条不足情况,所以他只能是选择信托,他不得不接受很高的门槛,所以这个是房地产市场下行的一种表现吧。
凤凰网房产:再一个平安信托很早就跟万通地产[简介 最新动态]谈合作,最后是无果而终。昨天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又说愿意投资保障性住房,这个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
叶檀:信托跟房地产之间的谈判,愿意接受多大的成本。当然现在势头比较强势,但是也是跟房地产开发商的规模是有关系的,他也不能强迫对方接受非常高的门槛,其实他也有一些盘剥性质的。马明哲“很聪明”,他做保障房的信托将来肯定是有可能率先上市或者是政府非常鼓励的这么一种信托模式。所以他今后会是资本市场一个比较主流的品种,从信托这一块来看最能够走出或者是将来规模比较大的就是保障房信托,我认为70%左右的保障房资金不足的部分,可能都会用信托或者是用资本化的产品来解决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