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骤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6 04:13
人浏览
监管层要求房地产信托加强风控,11月仅六家信托公司推出该类产品,资金规模比10月骤减近73%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谭晓帆】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监管层要求加强风控等多个因素影响,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今年以来显著攀升之势开始逆转。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12月1日发布的行业数据统计,11月仅有六家信托公司推出了房地产类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在4.5亿至5.15亿左右,大部分采取贷款形式,资金规模同10月相比骤减近73%。
  平安信托的一位业务经理说,“最近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为避免相关风险,平安已经暂停了有关房地产信托的业务。”
  11月初,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证券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8】265号,下称“265号文”),对信托公司开展房地产、证券等敏感类业务进行风险提示和规范,同时要求各银监局重视信托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再次强调全部具备资本金比例超过35%、“四证”齐全、二级以上开发资质三个条件的房地产开发商才能融资。
  普益财富信托部研究员赵杨12月4日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265号文”使信托融资的门槛大大提高,以规避劣质房地产项目给信托产品带来的潜在风险。
  但这同时也造成房地产信托和银行信贷业务在合规领域方面有所重叠。一般“四证”齐全的优质项目可以通过银行融资,融资成本在7%左右,而信托融资的成本在15%以上,高出很多。所以很多拿得到银行贷款的企业不需要通过信托融资,而拿不到“四证”的企业又无法达到信托融资的要求,因此房地产信托业务在短期内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不得已进行信托融资的公司往往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因而不得不接受高融资成本。据悉,近期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融资可以接受的成本可能高达20%。
  另一个原因是信贷政策的转向。“和之前相比,部分公司能相对容易的拿到银行贷款,不需要通过信托这种高成本渠道融资。”赵杨说。
  与此相对,今年截至10月,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和资金规模迅速增长。据普益信托统计显示,今年1月-10月房地产信托计划共发行116个,资金规模267.85亿,而2007年同期发行量仅为45个,资金规模84.29亿,分别增长了158%和218%。其中,9月份由中信信托发行的“中信盛景星耀地产基金集合信托计划”,资金规模达到68.9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房地产信托计划。
  但从2008年房地产市场环境来看,信托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暴露无遗。房地产信托产品的主要风险就是来源于其所投资的项目本身,若项目出现资金链断裂或开发失败,则信托资金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
  这一趋势迅速引起监管层的注意。10月中旬,为了防止重新登记之后的信托公司再次出现大规模兑付风险,银监会就要求信托公司开始对受托业务进行压力测试。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柯卡生对《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压力测试主要是针对公司的房地产和证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
  银监会还要求监管分支机构和信托公司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对信托公司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重大事项作出应急预案。如果信托公司出现因管理能力问题导致信托项目失败的,应采取限制公司业务等相应监管措施。■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