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远东经济评论》:中国信托行业正面临信任危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6 16:56
人浏览
尽管中国的利率10年来一直处于低位,股市的表现也不如人意,但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信托行业满足了投资者对高回报率的需求。不过,如今的信托行业留给一些投资者的却是苦涩的回忆。

去年有一些投资者在上海的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购买了总值为1,04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这些购买者当然称,他们认为由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代售的这种产品应该没有什么投资风险。据《远东经济评论》见到的一份发给交通银行贵宾级客户的宣传手册把该信托基金描述为一种具有低风险、高回报率深受客户欢迎的金融产品。虽然该基金所承诺的5.2%的回报率相当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2.5倍,但与当时房地产投资者所获得的回报率相比仍相去甚远。

一位投资了12万美元的基金购买者表示,他当初购买该基金时以为这是一种类似国债的安全保守型投资产品。但实际上,这个信托基金不但没给投资者带来稳妥的回报,反而使投资者蒙受了惨重的损失。该基金是由总部位于新疆的金新信托(Jinsin Trust Co.)发售的,但该公司于本月早些时候出现了偿付危机。该公司的管理人士已经不知去向,到交通银行静坐示威的投资者现在承认收回本金的希望都非常渺茫,就更别提获得利息了。交通银行在宣传手册中称,该行同金新信托相互合作,为其客户量身打造了上述产品。但本月早些时候,面对投资者的静坐示威交通银行只是表示投资者当初在购买该信托基金时应该再慎重些。交通银行管理人士拒绝就该事件进一步发表评论。

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共有50家企业发售了250个信托产品,共筹集资金27亿美元。但由于这些信托产品的设立无须注册,因此无从考证中国信托市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关于信托行业设立、管理和终止经营的法规也有待完善。另外,没有一个确保受信者履行合同义务的执法体系使得购买了金新信托基金的投资者除了公开抗议之外,没有其他选择。

如今,中国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更加丰富,他们可以购买共同基金、信托和其他回报率高于银行储蓄的产品。自然而然,投资这些产品的风险也高于银行储蓄。中国政府扶持金融领域的多样化发展,希望藉此促使金融业摆脱对银行业的依赖。但中国的银行业仍然在此过程中发挥著核心作用,他们很多时候是为不怎么为人所知的金融机构代售产品。不过,虽然中国政府鼓励银行业进行体制改革并上市融资,但监管机构和银行业都未对银行要为所代售的产品银行承担何种责任作出规定。

正如名字所示,信托产品指的是一位理财人士根据规定的条款把投资者的资金用于投资。美国总统通常在入主白宫期间把其资产交付给信托公司管理以避免利益冲突,另外,财产继承人也通常把继承的遗产交给信托公司打理。理论上讲,投资信托产品是一种保守型的资产保全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投资者愿意,信托公司可以投资任何一种产品。

尽管吸收了大量的存款,但中国的银行业始终不愿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这就为信托产品在中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过去两年来信托行业炙手可热,甚至大公司都发现除了向银行借款和发行股票之外还可以从信托公司筹措资金。信托产品持有者认为他们可以从投资房地产、发电厂、国债、甚至上海磁悬浮列车等项目中获得略高于银行储蓄的回报率。

金新信托投资的是乳制品行业。交通银行挑选出一些贵宾级客户,金新信托向其中的191名投资者出售了其产品,平均投资额达到54,400美元/人。金新信托去年的募集资金说明书称,将把募集资金用于和乳制品相关的投资,然后向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DLong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Investment Co., 简称:德隆)销售乳制品,利润率可达6.5%。德隆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其投资遍及100多家企业,涉足番茄酱、金融、旅游等多个行业,其中有12家企业是上市公司。

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北京总部的一位管理人士表示,该行也曾有机会代理金新信托产品的销售,但该行在看到德隆的名字后便决定放弃代售。德隆长期以来在中国股市一直扮演著神秘庄家的角色。今年因一系列官司缠身而陷入财务危机。金新信托在发给投资者们的通知中称,该公司收购了一家农场15%的股权,该农场饲养的奶牛占北京地区奶牛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但在该信托基金7月2日到期日前的1个月,金新信托突然告诫投资者德隆陷入财务危机,暗示它有可能无法按原先的承诺偿还本息。

目前为止有关部门并未对所代销的其他公司的信托产品出现问题时,收取佣金的银行是否应承担相关责任做出规定。所有投资产品都是通过银行业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代理销售的,共同基金也不例外。今年目前为止,共同基金行业每个月都吸收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中国股市。如果这些投资出现问题,持有中资银行股份的外国投资者可能也会受到责任牵连。

金新信托事件曝光之后,据《远东经济评论》看到的在投资者中间流传的一份政府内部报告甚至预计信托行业将出现挤兑事件。监管部门一直以来都在忙著强调2001年推出的信托行业规定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银行业(言下之意是银行业没有遵守他们的建议),但对出现的问题却不下力气解决。这份于7月份起草的内部政府报告对交通银行及其受到金新信托事件的牵连尤为感到担心。一位本地的证券业律师表示,中国的信托行业正面临著一场信任危机。该律师表示,“信托产品已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