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信托产品:私募投资理财新热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8 15:25
人浏览
根据第一理财网提供的《2007年度理财产品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信托作为一种私募投资理财品种,由专家来管理和运作进行组合投资,已经成为近两年市场的热门品种,其在理财产品市场的独特地位逐步得以确立。随着信托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信托投资所带来的丰厚收益已被更多的投资者所熟识,信托投资公司推出的各类信托理财产品,也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
  徐可奇 实习生 李佳芸
  信托投资成为市场新宠
  曾几何时,信托投资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的惨痛教训,还让许多人记忆犹新。自从《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来,信托业面临新的转型和机遇,信托公司或重组或更名,或清理不合规的做法,使信托业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机会。
  就产品类型来看,2007年以来,伴随信托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托理财产品更具创新性,产品设计更专业、更多元。信托公司运用对项目的投资分析能力,独立对项目风险进行把握,房地产投资类、基础设施投资类、股权投资类、证券投资类、准房地产信托、准资产证券化信托等不一而足。此外,不定向、全委托资产管理类产品的增多,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资金投向,具有极强的风险分散特点。夹层融资等新型信托产品还运用各种财务模型,更合理地对资产进行配置,有效分散投资风险。随着衍生金融产品的发展及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信托公司更致力设计国际金融市场投资产品,如以本外币计价的结构性存款类产品等,该类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问世是国内信托行业与国际接轨的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借助牛市背景,2007年证券类信托产品特别抢眼,在数量及收益等方面都大幅提升。借助长期牛市带来的投资效应,各家信托公司积极运用自身资产管理经验,把握证券投资契机,不断发行各种证券类集合信托计划。股市行情好时,信托产品可以分享股市的收益,股市进入熊市时,证券信托又基本能够实现保本与盈利,从这方面可以说,证券信托的风险更低。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基金也是一种信托,不过基金只能投资于证券市场,而信托产品的投资领域既可以是证券市场、货币市场、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也可以是基金本身。
  信托产品发行数量渐增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50多家信托公司共计发行集合信托计划(产品)583个,累计发行规模910.56亿元,平均期限2.19年,平均预期年收益率6.93%。其中,上半年发行318个、481.22亿元,下半年发行265个、429.34亿元。
  与2006年相比,2007年信托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上多出96个,增长19.7%;规模上增长336.65亿元,增长58.72%;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也较2006年的4.98%上升了1.95个百分点。
  从发行月度分布看,2007年信托计划的发行每月基本保持增长趋势,1月、2月和9月信托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则较为集中,其中2月份是全年信托计划推出数量最多的一个月,9月份信托集合理财产品的规模则属年内之最,达到126.67亿元。
  信托产品收益率逐步提升
  经历2007年的多次加息,新发信托产品的收益也随之水涨船高,并呈现越走越高的趋势。就全年来看,信托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大部分都在7%以上,几乎达到了银行利率的2倍,个别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更高。到了下半年,尤其是从7月份开始,信托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进一步走高。据统计数据显示,7、8月份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分别达到7.4%和7.3%,而9月份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则达到了全年最高的9.37%,这要比较上半年高出许多。
  由于理财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类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不断扩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节节攀升。信托产品要想赢得客户的青睐,提高预期收益率也是争夺市场份额的一种手段。此外,由于受信托新规限制,信托计划门槛提高至100万元,成为不少高端客户所专享的投资品种,如果没有较好的收益回报,大资金客户也不可能留下来选择信托理财产品。
  当然,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提高也促使了信托管理和投资中需要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投资回报。事实上,一些借助证券市场繁荣、投资于证券市场的信托产品,如新股网下配售信托、私募股权投资信托的实际年收益率已达到百分之十几到几十的新高。
  从2007年北方信托证券信托产品到期分配情况看,投资者最终分配时,除得到预期收益还可以获得分成。其旗下的“动态成长1”最终收益率为22.82%,“策略成长04-1”、“动态平衡05-1”、“价值优选05-1”、“动态平衡04-2”、“策略成长04-2”的到期收益都在10%左右,不仅远高于普通的存款或债券,甚至超过了某些基金产品。
  不过,在过去的一年中,一些机构在推出信托产品时,虽然有很好的项目,也给投资者设定了不错的回报,但在回报的时间和期限上却过于滞后,甚至放在了几年之后。在市场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投资者是不愿意将收益体现在几年之后的,因而,这类产品只能是叫好不叫卖。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