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信托类隐退 债券类、结构型产品顺势崛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8 17:26
人浏览
随着信托类产品隐退,其他种类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想象空间。专家指出,下半年,债券类、货币市场类、结构性产品的发行将成为市场主流。
  热捧债券类产品
  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室的数据显示,受累于银信合作受限,上周信贷类理财新产品锐减至19款,而被禁的前一周,银信产品的发行量为108款。上周,以票据、货币、汇率投资为主的3个月以下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多达105款,占比68.18%,成为绝对主力。
  另外,银信产品被叫停后,债券类理财产品逐渐受捧,目前处于发行数量的第三位。
  光大银行理财师认为,股市走势仍不明朗,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还是应以保守稳健投资为主。可重点考虑债券型产品,此类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一般投资于央行票据和企业短期融资券,能为投资者带来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不过,投资这类产品的结果一般是既不亏本,也不会挣太多。
  由于债券市场的火爆,让债券资产配置比例较高的限定性集合计划收益高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在券商集合计划年内收益率排名前十位中,限定性产品占据9席,成为绝对的赢家。
  中信证券人士指出,股票资产配置比例较低、债券资产配置比例较高的限定性集合计划符合下半年的市场走势。对于投资风格稳健的投资者,在目前的市况下,持有限定性集合计划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一方面现阶段A股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较高,反弹的高度及可持续性值得进一步观察,操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债券市场总体波动性较小,持有高信用评级的企业债可较为稳定地获得票息收益。
  结构型产品重获青睐
  除了债券型产品,一些风险较小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目前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不少银行趁机加大此类产品的投放力度。光大银行理财师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取决于市场实际趋势和产品结构的吻合度,理财产品每年收益的前几名几乎都出自该品种,虽然不一定保本,对于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来讲还是不错的选择。在信托类银行理财产品停发的这段"空窗期",结合目前市场的整体环境,投资者应在保证自己资产不缩水的前提下,依据市场的变化进行积极的资产配置策略。
  同时,随着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逐渐升温。如果按照现在业内普遍估算的人民币年升值3%计算,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除了可以享受本身获得的收益外,还可以获得升值带来的附加收益。相反,如果下半年购买外币理财产品,除了承担产品本身价格波动的风险外,还可能承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
  中长期产品回暖
  普益财富调查显示,6月在短期产品增长的同时,中长期产品增幅也开始起步。1年期以上产品增加11款左右,市场占比提升1.14%;1个月至3个月期理财产品发行数较5月减少36款至218款,市场占比下降4.25个百分点至23.57%。
  普益财富专家认为,这说明持续热销半年的短期理财产品或许将开始降温。随着CPI的回落,利率上行的风险很低,预计利率还有进一步降低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做短期理财产品过于保守,应转向中长期的理财产品。
  数据显示,6月CPI为2.9%,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3.3%,分析师认为,下半年CPI将维持在2.7%以下,市场上基本无通胀之患,加息可能性很小。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