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股市不稳 保本型理财品受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8 22:20
人浏览
本月以来,A股市场陷入持续窄幅震荡的怪圈,赚钱效应急剧萎缩,而大宗商品的急涨急跌则将金融市场中的投资风险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此背景下,年初被市场忽视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再度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近期,无论是在发行数量还是收益率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保本型产品占据半壁江山   本周一,以债券为投资标的的交通银行“2011年"得利宝"新绿人民币6个月产品GF111801”开始发售。当天上午9点,交通银行加州支行刚刚开门营业,早已等候多时的邓女士便买下了10万元的“得利宝”新绿人民币6个月产品。邓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天股市的行情实在太淡,我们这样的散户很难找到可以把握的机会,挂钩外汇、贵金属的理财产品近来的表现又不是很好,信托产品的门槛太高,看来看去,只有"得利宝"这样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比较适合我们的实际需求,风险不大,收益率也还可以。”   近来,像邓女士一样垂青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大有人在。记者在江北观音桥的几家商业银行看到,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较上个月有了明显提高,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观音桥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进入5月份之后,咨询、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客户数量大概占到普通客户群体40%~50%,而在今年一季度,只有大约1/3的普通客户将保本型理财产品作为自己主要的资产配置方向。   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各家银行近期也加大了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本月第一周,各银行总共发行了123款保本型理财产品,占当期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46.59%;上周,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数量增加到144款,市场占比也随之提升至49.15%。与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同步上升的是其投资收益。据测算,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从4月份的3.08%提升至目前的4.06%。   对此,建设银行理财师张勤认为,目前市场投资环境复杂,楼市调控密度高、股市表现疲软、大宗商品暴跌,可选择的投资领域不多,收益相对较低但更稳健的保本型产品顺势取代。   绝对“保本”是误区   张勤指出,不少保本型产品的条款均注明“投资者持有到期可保证本金或保证预设比例的投资本金”,其中“持有到期”,是指一旦个人提前终止或提前赎回,就不在承诺范围内。与市场上的其他产品相比较,保本型产品所规定的保本期限较长,以一年期的产品为主。即便没有提前赎回条款的产品,提前赎回时也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提前赎回费,投资者在选择提前赎回理财产品时,还是要先计算一下提前赎回的成本,避免因提前赎回造成损失。   此外,目前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主要分为固定收益型和浮动收益型两大类。不少投资者选择浮动收益型保本理财产品的时候,只注意到期收益一栏,却没有分辨这个收益是否扣除相关费用。一款浮动收益的保本产品,在最终收益扣除产品年管理费等相关费用之后,也有可能变得不保本。因此,投资者对费用需要格外注意,避免产品不保本的情况发生。   最后还需指明的是,保本型产品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弱市之中。在市场较为强势的环境下,保本型产品的优势同样就可能是它的劣势。
  国内外部分指数本周表现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