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银行理财产品魔鬼还是天使 本质仍是代客理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9 02:21
人浏览
引言:近期,客户和舆论不断怀疑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动机及利润来源,零收益、负收益、对赌等一系列惹眼的词汇开始在媒体上闪现。

  导语:面对质疑,银行应增加理财资金管理、运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和管理费收费标准等透明度,完善管理制度规范。

  普益财富银行理财师工作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银行机构近年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增长迅速,理财产品种类日渐丰富,理财市场的参与银行逐年递增。

  但在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包括零收益、负收益、KODA、对赌等一系列惹眼的词汇开始在各大媒体闪现,并成为银行理财市场备受争议与批驳的流行语。

  银行理财是天使的翅膀还是潘多拉的盒子,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理财产品?

  本质是代客理财

  11月,随着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颁行实施,我国银行业机构正式开展代客理财业务。银行理财的行为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基于信托原理的受托行为。银行作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受托人,其义务是尽责管理受益人的财产,并收取与委托人(受益人)约定好的管理费用。这笔约定的管理费用在银行业俗称中间业务收入。

  代客理财业务的本质是,理财的收益和风险都归由客户承担。作为受托人,银行根据管理资产的规模和期限收取代客理财和管理资产的管理费用,不享有代客理财的收益,不承担代客理财的损失。

  渣打银行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由于混业经营和中间业务起步较早,代客理财等中间业务在经营收入中占比较大。相比之下,我国内资银行的中间业务相对占比较小。

  由于基于信托原理的代客理财业务是一项纯资产管理业务,不占用银行资本,银行不承担业务风险,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小,银行收益稳定且能够分散银行单一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该项业务已经成为国内银行发展的方向和评价银行竞争力的标准。

  不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并未严格按照信托原理规范银行代客理财业务。银行可以设计销售保证收益、保证本金等理财产品,对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管理运用、交易对手管理收费标准等缺乏透明度,客户信任度与理解力受到影响后,导致舆论上对银行代客理财业务的负面词汇和曲解不断出现。

  为何难以面对亏损

  由于我国银行业机构长期作为公共服务机构而具有浓厚的政府背景和强大的政府信用,民众仍然普遍相信,银行的信用就是政府的信用,银行的事情就是政府的事情。

  基于此,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后,客户就会难以接受。一方面,部分民众可能不具有风险识别能力,是由于认为银行是最安全的金融机构而购买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一些具有风险识别能力的客户在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后,希望通过舆论声势“绑架”政府和监管部门而获得银行的赔偿。

  当然,客户无法接受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在理财资金管理、运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和管理费等收费标准透明度差,管理制度规范不完善。如果是因为这类原因导致客户无法接受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银行当然是有责任的。

  一直以来,客户和舆论都在怀疑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动机及利润来源,“银行在赚客户亏掉的钱”、“银行在引诱投资者投资”、“银行在卖金融鸦片”,而其中质疑声最高的,莫过于银行在和投资者“对赌”了。

  什么是对赌呢?对赌是指金融产品提供机构和投资者的收益来自于对方的损失的一类合约,整个交易是个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从严格意义上讲,对赌必须满足投资者和发行机构利益完全相悖的要件。如果投资者盈利,发行机构就一定亏损,反之,如果发行机构盈利,投资者就一定亏损。这种利益相悖,可以在投资者和发行机构之间的合约中体现(即投资者和发行机构是交易对手),也可以在投资者和发行机构的合约之外体现。

  在整个银行理财产品运行过程中,银行是投资者的资金管理人,并非是投资者直接的交易对手,所以银行要设计“对赌”产品,就必须通过与投资者合约之外的业务获得和投资者反方向的投资收益。这句话似乎很拗口,通俗一点,即是指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结构与银行自身投资或其他业务相冲突。

  近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高盛金融欺诈事件,是涉嫌对赌的典型案例。2007年,高盛受对冲基金鲍尔森公司委托,向投资者销售高盛设计的一种抵押债务债券(CDO),购买高盛CDO的投资者与鲍尔森公司构成了对赌关系。

  笔者注意到,国内众多媒体对诸多银行理财产品的“对赌”报道,均缺乏能够说明银行利益与投资者利益对立的足够依据,只是猜测和怀疑投资者亏了的钱可能就是被银行赚走了,投资者的收益挂钩于表现最差的股票可能就是银行将投资多余的收益“私吞”了。

  其实,只要是基于信托原理的代客理财业务,银行就不可能与客户“对赌”,要澄清这个问题,最关键的行动是银行要给予舆论和客户足够的信息透明度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清白之下,尘埃无处藏身,谣言不攻自破。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