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今后医生看病必须确保“最低时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03 10:26
人浏览

  讯 (记者 邓晓洪 摄影 张鸣)一个专家半天时间要看60—80个病人,甚至病情都没问清楚就在匆匆下笔开处方了——针对这种让病人无可奈何同时也有违医学规律的“三分钟看病”方式,如今,终于有医院勇敢地站出来限制了。昨天,市二医院在全国率先推出“保时门诊”,规定医生在接待患者时,必须达到足以准确诊断出疾病的时间,以确保患者能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

  市二医院推出的“保时门诊”目前先在内科门诊试点,下一步将登陆其他科室。试点开始之前,该院营运部专门就内科各种疾病的看病时间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测算出了要保质保量的看病时间。记者昨天在该院心内科门诊看到,医生面前摆着一个电子计时器——按照要求,初次来诊断的心血管病人,医生的诊断时间不能低于9分钟。相对于心内科,不同的内科专业有不同的诊断时间要求:消化内科不能低于8分钟,肾病内科、呼吸内科和内分泌科不能低于10分钟,肿瘤科、神经内科和老年病科不能低于12分钟。

  医生诊断时间增加,病人排队时间就将加长,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市二医院院长徐俊波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采取了四种措施保证病人能及时看上病:首先是增加门诊医生数量;其次是延长医生坐诊时间;再次是为专家配备助手,协助进行预诊工作;最后是通过特需门诊、方便门诊、惠民门诊等多种方式和快捷服务流程满足患者不同需求。

  就医院推出的“保时门诊”,患者们表现出普遍的欢迎态度。一名68岁的尧姓大爷对记者说,作为病人,都希望医生对自己看得更仔细、诊断得更准确,“哪怕我多等一会儿也值得。”

  短评

  和谐医患关系的有益探索

  □闻 涛

  推出“保时门诊”,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和谐医患关系,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积极探索!

  显然,当前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呈紧张之势,一些医生“甚至病情都没问清楚就在匆匆下笔开处方了”正是原因之一。作为病人,排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队,然后被医生不由分说地两三分钟就打发了,你说冒不冒火?而作为医生,两三分钟一个病人,就像打仗一样地连轴转,他又怎能对每个病人都耐心?医患关系紧张不可避免。

  规定医生最低的诊断时间,至少具有这样几点好处:有利于医生更充分了解病情,进而作出更加准确诊断,避免医疗纠纷;而更加准确的诊断,也能降低病人二次就诊几率,减轻病人的负担,减小医院的压力;最不济,足够时间的诊断,也能给病人以心理的安慰,心情愉快也是一剂良药……减少了误诊概率,降低了病人负担,如此,医患关系又怎能不向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这一过程也有“损失”:那就是在时间固定的情况下,医院诊断的病人总数将减少,医院、医生的收益将受到影响;而在保证病人就医数量的情况下,医生的工作时间将延长……不怕这些损失、不计较这些损失,这才是市二医院主动推出“保时门诊”制度的难能可贵之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