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王顺利:发明成果的价值在于商品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28 02:43
人浏览

十年前,他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十年间,他创办企业,自主研发新成果,并成功实现商品化;如今,他的产品不断完善,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认可,企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他就是王顺利,贮热供暖箱的发明人,同时也是北京市昌平主信金属结构厂厂长。
  北京发明协会举办的第一届发明创新大赛上,王顺利凭借他的发明项目贮热供暖箱获得金奖。王顺利被视为民间发明人的模范,因为他不仅发明了成果,而且将自己的发明成果转化为商品,创造了经济效益。为此,他付出了10年的努力。

  面对艰难不放弃

  1999年,王顺利成为北京市第一批下岗职工中的一员。也就在同一年,他开始筹划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发明新产品。

  伴随着发明成果贮热供暖箱的诞生,2000年,王顺利在北京市昌平区注册成立了个人独资的主信金属结构厂。

  “我必须要对企业的发展步骤有所控制。”王顺利说。从企业创办开始,他坚持稳扎稳打的策略,最初每年只生产几台产品,并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全程跟踪,不断完善。

  直到2006年,王顺利已经连续花费了7年精力,也投入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产品技术已经臻于完善,使用效果得到用户认可,他急需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业化。此时,却有一道“门槛”挡在了他的面前——贮热供暖箱在现有的国家项目库中难以找到合适的类目匹配,无法通过相关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王顺利的贮热供暖箱无法得到行业部门的检测,在北京实施的煤改电工程中无法入网应用,虽然此前该产品已经在多家平房用户成功应用,且优势明显。

  为了给自己的产品找到行业归口,取得官方检测认证,王顺利开始四处奔波。他认为,贮热供暖箱是把锅炉家电化,于是首先找到家电行业的主管部门,但是对方说:“在我们的产品名录上,没有‘贮热供暖箱’这个产品,所以不归我们管”。他又找到当时主管供暖设备的劳动部门,对方说:“你的产品是无压的,安全性又高,算不上锅炉,不归我们管”。王顺利再一想,自己的产品是节能环保产品,于是又找到北京市环保局,得到的答复是“你这产品是真好,可是52大类里面没有你这产品,我们也没法管”……就这样,王顺利奔波了近5年,依然没能为自己的产品找到归口。“这时我真是山穷水尽了。”他说。

  万般无奈之际,王顺利写信给中国发明协会。该协会秘书长鹿大汉和发明创业促进中心主任邹定国教授深入用户调查之后,开始推动解决贮热供暖箱的认证问题,同时帮助王顺利进行融资,扩大生产规模。2008年,邹定国帮助王顺利申请国家重点项目,产品通过了各项审核,最后却因为“产品没有归属”而功亏一篑。

  “发明人在发明历程中,总会碰到很多其他人没有碰到过的问题,政策往往是滞后的,但是我们自己不能放弃。”王顺利说。于是,他又开始重新跑产品认证问题。“我这人就是干什么都不死心。”他说。

  勇于创新获认可

  几经周折,王顺利在一位同学的推荐下,找到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详细介绍了产品的情况后,对方决定“不管产品归口问题,先给产品做检测。”

  在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中,王顺利的贮热供暖箱正平衡效率为97.01%,而炉表温度只有35.6摄氏度。这个检测结果让很多专家感到惊讶。

  王顺利的贮热供暖箱采取的是独特的间接式供暖。长期以来,理论上认为,间热式供暖设备的热效率永远低于直热式设备。传统采用直热式供暖的锅炉热效率都在80%以下,但贮热供暖箱的热效率却超过了传统的直热式供暖设备。

  不仅如此,王顺利的贮热供暖箱利用了特殊物质凝固时放热的特点,通过物质在两种状态间相互转换来完成对水的加热,这种工作原理使得贮热供暖箱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会有水垢产生。

  目前,王顺利的贮热供暖箱已经发展到4个系列,先后申请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获得过北京市金桥工程二等奖、北京市科委确定的金桥工程推广项目等,公司也于2004年被北京市科委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

  王顺利的企业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但他对创办初期的艰辛记忆清晰。

  2000年,第一台贮热供暖箱刚做出成品,王顺利听说大三元食品厂按照相关要求取消燃煤锅炉,便前去推荐自己的新产品。王顺利坦承该产品刚研制成功,没有使用记录。客户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安装贮热供暖箱后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要求,不支付任何费用,王顺利还得再买一台符合要求的设备给客户换上;办公室人员对温度满意了再结账,3年内王顺利负责免费维修。王顺利答应了所有条件。

  结果,王顺利的贮热供暖箱在2000年11月1日安装,北京市11月15日开始供暖,供暖1周后,大三元的负责人便让王顺利去结账。这台贮热供暖箱目前仍然在使用。如今,大三元食品厂已经购买了7台贮热供暖箱。

  “我承诺,只要用我的产品,我免费维修15年。”王顺利说,“这15年我可以充分了解产品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更新。”王顺利曾针对用户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申请了新专利……就这样,王顺利的产品不断得到完善。

  摸索经验提忠告

  经过10年,王顺利最终把自己的发明成果转化为商品,实现了经济效益。

  王顺利认为,一个发明人要成为发明家,首先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积累。“现在每年的发明博览会上,还有人在琢磨永动机,这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必然要走入‘死胡同’。”他说。第二,要具备劳动者的精神。发明人要想成为发明家,必须具备不怕吃苦的精神,前期要做扎实的调研,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仅贮热供暖箱的外型尺寸,王顺利就考虑了5年,经过不断完善,才最终确定。而这期间,由于不懂电脑绘图,所有的设计他都是用一直圆珠笔和一把直尺画出来的。第三,要杜绝收藏家的心态。王顺利发现,有的发明人研究出一项成果、获得一项专利或奖项,就急于把技术卖出去,而且要价惊人。此时发明人更应该考虑项目在社会上的价值是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适合什么人群,能占有什么样的市场。第四,产品和商品是两个概念,只有把样机和产品商品化,才能产生效益。商品化本身就代表着系列化、便准化、通用性。

  如今,王顺利的贮热供暖箱已经走出北京,在河北省、安徽省、江苏省等多地得到应用。王顺利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给他一个平台,让他的产品能够与其他产品同台公平竞争,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得到推广应用。

  记者手记:

  采访王顺利之前,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打算竖起耳朵,用心倾听他这些年的不易与艰辛。

  在王顺利位于北京四惠东的家中,采访在茶叶的芬芳中开始:谈起十年前的下岗,他说那是给了他人生一个新的开始;说到为产品认证问题而四处奔波的5年,他却说“这人真不错”、“那人挺好”,对给过他哪怕是一点帮助的人表示感激;对于自己探索的10年,他认为这是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必然过程,乐在其中……整个采访过程,王顺利轻松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很多时候,记者也被他的“京腔”所感染,笑声不断。

  王顺利已经62岁,家中收入稳定。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原本可以过上安逸的晚年生活。但是,他却说:“我还要努力,把我的成果继续推广。人活着,就应该为自己的理想追求,这个过程是快乐的。”

  采访中,记者始终有一种感受,王顺利能够成功,与他的积极心态有很大关系。遇到任何问题,他从来不会怨天尤人,总会积极地想办法,正如他自己所说:“没有过不去的坎”。

TAG: 成果发明价值王顺利商品化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