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职工创新成果难成发明专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03 13:24
人浏览



  劳动报讯 据对本市33个行业5624个基层单位的统计,一年中职工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781项,技术革新6334项,技术发明1422项,攻关12073项。但这些创新活动中,申请发明专利数仅为651项。市总工会调查显示,企业、职工因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申请专利的很少。这就向工会组织提出了问题:如何帮助企业和职工了解、申请专利,保护他们的发明成果?

  据了解,国外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都超过千项,而上海最先进的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仅为百项。造成这一明显差距,并非由于上海职工不聪明,没有发明创新的热情,而是许多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对专利等相关的知识、法规知之甚少。

  一些企业以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科技含量不高或怕技术泄密等为由,先自己关上了申请专利之门;有些单位怕专利成果广泛推广会令自己失去市场,所以一些技术成果只在企业内部实施,根本不考虑如果申请了专利并被推广后,将会创造的更大价值。等到其他单位把他们的技术学过去并先进行专利申请时,才懊悔自己没有专利意识。

  还有些职工只顾低头搞“创新”,一番辛苦后才发现自己的成果早就有人申请了专利。拥有非职务发明数量上海第一人之称的宝钢工人孔利明曾透露过他发明的要素之一是想到什么先进行信息检索,而后再创新、发明,这样就不会徒劳无功。

  此外,本市很多企业职工职务发明专利实施创造效益后,发明人的报酬不能兑现,企业侵占职工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如何帮助企业推进专利申请和实施,如何对职工进行“知识维权”,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工会有很多工作要做。近年来,市总已要求各级工会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宣传力度,树立“依法保护企业职务发明专利,达到企业和职工‘双赢’”的观念,帮助职工了解、申请专利。同时通过职代会、集体合同和集体协商制定《职工职务发明报酬兑现实施办法》,从机制上维护职工创新成果奖励和发明专利的各项权益。



(编辑:专利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