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穷人是讲信用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9-03 19:24
人浏览

  前些日子,《人民日报》上讲述了辽宁省农民乔亚军的故事。在2005年之前,五口之家全靠他和又聋又哑的妻子种地维持,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05年7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到村里推广小额信贷,无需抵押、五户联保。乔亚军提出申请没几天,信贷员就把贷款送到了他家里。之后,夫妻俩利用2000元贷款盖起猪舍养起了猪,接下来,夫妇俩又贷款种起了菜,养起了羊,乔亚军还买了辆小三轮跑起了运输。2007年,乔亚军成了万元户,正式告别了吃低保的日子,而且越过越有信心。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贷款扶贫项目瞄准穷人的事实证明:穷人是讲信用的!

  在此之前,经济学界有观点认为:富人比穷人更讲信用。在中国,这个观点似乎更是“甚嚣尘上”。国内的一位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为什么这个世界总是资本在支配劳动,而不是劳动在支配资本?就因为富人比穷人讲信用。他还进一步解释说,因为富人有财产,要承担风险,所以更讲信用;而穷人没有财产,不必承担风险,所以往往不讲信用。

  很多人似乎都不经思考地接受了这一观点,接踵而至的错觉也随之产生:银行是一个嫌贫爱富的机构,热衷于向富人提供贷款,“锦上添花”;银行没有兴趣向穷人贷款,因为“雪中送炭”不符合“经济规律”。总之,他们认为,在现实世界,有本事的人向银行交利息,没本事的人吃银行的利息。

  但事实恰恰和那位国内经济学家的论断相反,由于毫无退路,穷人们往往更讲信用。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瞄准穷人的小额贷款扶贫项目中,那些还款率高的事实不是明摆着吗?在中国扶贫基金会长时间、大规模的小额贷款扶贫项目实践中,也有此类案例。至于为什么总是资本支配劳动的问题,马克思早就有言在先,那是因为穷人不出卖劳动力就无法生存。

  “穷人是讲信用的!”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贷款扶贫项目用实践书写的事实。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应该看到,薄弱的农业基础,仍需要加强;缓慢的农民增收,仍需要提速。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民工返乡回流增多、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不景气,广大农民群众的境地变得难上加难。因此,在贫富仍有差距的今天,“相信穷人、瞄准穷人”理应成为我们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