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新发现 一代跤王"隐身"郑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6-07 04:09
人浏览
八十二岁的沈少三身手依然矫健


  河南省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各类线索180余万条,其中基本立项22万余个。在普查中新发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引起各方面关注的、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新发现”集中宣传活动4月8日在郑州启动,本报从即日起将对其中的一些项目进行深入采访报道。

  说起传统的中国式摔跤,读者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是“北京天桥的把式”。在河南省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却发现一位老人及其父辈将正宗的中国式摔跤带到了河南,并将这种跤术在中原生根发芽。

  4月8日上午,记者在郑州市黄河南街一个普通的家属院内见到了这位老人,已经82岁的沈少三。就在院内的一块空地上,沈少三老人一边比划一边给记者讲述沈氏家族与中国式摔跤的渊源。

  沈少三出生于北京摔跤武术世家,祖父沈芳是清朝善扑营二等“扑户”。父亲沈友三(人称沈三),为我国摔跤名家,是当时北京著名摔跤手三个“三儿”之一。沈三在北京天桥开创了第一个卖艺的跤场,当时的跤坛名家很多人都在沈三的跤场卖过艺,被誉为当时天桥“八大怪”之一,现在天桥上“八大怪”塑像中的摔跤人物像就是当年的沈三。1934年,他在北京力挫俄罗斯大力士麦加罗夫,名声大振。中央电视台曾根据其父的生平传奇,改编摄制了电视剧“甄三”。

  沈三1941年随河南的弟子到开封发展,门徒众多,幼年的沈少三也随父到了开封。1953年,沈少三入选河南代表队,前往天津参加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会,其间他表演石锁,引起观众极大兴趣。当时郭沫若也去观看,说“这个练得少,别让失传了”。随后他被选入民族形式体育代表队即国家武术队任队长,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等领导人表演石锁。曾多次参加全国武术和摔跤比赛,均获得好成绩。他曾长期担任河南省体工大队中国式摔跤、古典式摔跤、柔道教练,2006年被中国摔跤协会和中国式摔跤发展管理委员会授予“杰出贡献奖”。沈少三的儿子沈志刚为国家级摔跤裁判,连续四代人为中国式摔跤事业付出努力的沈氏家族被誉为当代中国跤坛第一世家。

  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高级教练陈沛菊说,中国式摔跤历史很悠久,各民族都有各自的特点,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像其他传统项目一样,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挖掘、整理。

  沈少三说,中国式摔跤以前练的人很多,但是,因为不是奥运项目,后来练的人就逐渐少了,认为没有出路。目前虽然有比赛,但个人爱好的成分多些。

  沈少三本来带着十几个孩子在附近的一个空地上练中国式摔跤,但最近那块空地开发房地产了,练跤的地方没了。沈少三无奈地说:唉,现在正在忙着找地儿。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