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襄阳日报》“新春走基层”活动纪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4 21:56
人浏览

春节前后,《襄阳日报》组织40多位记者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开辟了《记者体验春运》、《记者新春走基层》、《春节坚守岗位的人们》等3个专栏。记者们冒着严寒,带着激情,深入社区、深入企业、深入农村等基层单位,捕捉鲜活事例,挖掘新闻典型,刊发了一批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从临近春节到现在,《襄阳日报》记者“新春走基层”共采写稿件200多篇,拍摄图片150多幅,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氛围。

在“体验”中增强亲和力

春运,是春节期间牵动众人心的大事。实名制车票、电话订票、刷卡购票,这些都让今年的春运与往年不同。从春运第一天开始,《襄阳日报》就选派10多名年轻记者,开展“体验春运”采访活动。他们走近乘客,走近春运工作者,体验着乘客的辛苦,感受着有关部门的努力,用真情写出了90多篇感人的报道,抓拍了70多幅鲜活的图片,并陆续在《记者体验春运》专栏中推出。为了增强党报的服务性,记者每天坚守在春运一线,把春运最新信息呈现给广大读者。同时还开设了《春运表情》的组图栏目,用记者真情的体验诠释着党报的亲和力。

记者王雨婷的小孩仅有1岁,接到采访任务后,她毅然把孩子交给家人照顾,挑起了春运期间两组系列报道的牵头和主要采写工作。为了能够采写到更多有关春运的鲜活稿件,她每天起早贪黑在襄樊火车站“泡着”,没几天下来她和每个岗位上的铁路职工都成了朋友。大年三十那天,王雨婷连团年饭都没顾上吃就出门了,在襄阳供电公司、襄阳水务集团、襄樊火车站等多个单位,采访除夕坚守在一线的职工的感人故事。

记者吴芳新婚不久,今年春节是她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可她却没和家人团圆,而是外出采访坚守岗位的一线职工。除夕晚上她采访完回家已是11点多了,初一凌晨5点,她再次走上街头采访环卫工人。记者李晟、黄金晶家都在县里,可除夕夜这两名年轻的女记者为了完成采访一线职工的任务,都没回家,一碗方便面就是她们的年夜饭。

在“贴近”中增强吸引力

春节和春运都是“春天的故事”,为了将这些精彩的故事呈现给读者,作为摄影记者,当农历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青年记者李云飞仍在街头拍摄为应对突发状况而整夜值勤的消防战士,捕捉这其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贴近需要的是辛苦和汗水。自1月1日起,李云飞就投入到民生类“扶贫困 迎新年”题材的摄影报道中,及时而形象地反映了春节临近时及其间基层老百姓的民生情况。

1月19日,一年一度的春运工作拉开帷幕,在确保春节题材类新闻报道不耽误的同时,李云飞又兼顾投入到更为艰巨的春运报道中,走火车站、跑长途客车站,及时掌握本地和全国的春运同步信息。在春运刚开始的人潮中,他和文字记者一起登上了途径襄阳,北京至恩施的K49次旅客列车,连续13小时体验刚开通的宜万铁路第一年春运的实景,随车沿路采访旅客、乘警、列车员,将乘务人员的服务和辛苦、将最具施工难度且现代化的宜万铁路,将第一次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恩施人的喜悦真真切切地呈现给了读者。

“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读者的认同,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这是最大的奖励。作为一名记者,也必须拥有迎接挑战的能力,使我们的《襄阳日报》更具吸引力。”李云飞说。

在“深入”中增强感染力

春节前后,《襄阳日报》组织记者深入社区、农户、厂矿企业、运输班组,走进田间地头、军营哨所、服务窗口,了解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生活,用现场新闻、一线新闻,让群众当主角、上版面、进镜头,反映基层群众的感人故事,反映普通人物的收获体会,增强了宣传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截至目前,已有记者采写的40多篇稿子在《襄阳日报》开辟的《新春走基层》专栏上刊出。这些稿子中,有反映农村新貌、农民发家致富、对美好未来期盼的《老区菊香人欢畅》、《老李家的团年宴》、《乡村绽开文明花》、《纯净水成车拉进村》、《“菜篮子”里金灿灿》、《“鸡司令”的新年愿望》、《村小组长的新年打算》,更有关注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库区移民安置的《移民新村的笑声》和农民工生活观念变化的《农民工到县城买房》、《回乡种烟来致富》,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十一五”以来农村的新变化、农民的精神面貌。

这次活动的开展和报道,受到了市领导赞扬和广大读者的肯定。有读者致电说:“《襄阳日报》离我们更近了,我们需要记者多深入基层,需要这样的平民报纸。”

记者“新春走基层”,别人感动着自己,同时记者的行动也感动着别人。“新春走基层”活动提高了记者素质,锻炼了记者队伍,增强了报纸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彰显了党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