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制度到达的地方是最安全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5 16:59
人浏览

——辽宁《华商晨报》开展“走转改”活动纪实

8年前,《华商晨报》公开向社会承诺并建章立制要求编辑记者“不拉广告、拒收红包”的做法,得到了新闻界的一致好评。如今,这一行为准则已成为报社上下的共识。截至目前,全社干部员工上缴的礼品礼金合计价值超过百万元。今天,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华商晨报》更是以制度的约束来规范新闻工作者下基层的“频率”,并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让编辑记者参与有热情、有想法。
秉承“制度到达的地方是最安全的”信念,《华商晨报》近来悄然发生着变化。在新闻报道上,文风更加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记者们写稿子更善于从群众视角观察问题,稿件的丰富性也大大增强了。“‘走转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华商晨报社社长、总编辑许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健全鼓励措施 形成长效机制
作为都市报的编辑记者,有着天然的联系群众的优势,但在新闻实践中,他们是不是真的融入群众了呢?显然,媒体脱离基层的倾向在过去会经常周期性地出现。这其中有十分复杂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一些媒体缺乏坚持原则的恒心,缺乏激励记者走基层的长效机制。
正基于此,华商晨报社从解决问题的根本入手,将“走转改”活动与组稿发稿取向相结合,与考核检查制度相结合,与作品的评价评奖制度相结合,从而建立起新闻工作者扎根基层的长效机制。报社始终强调,要让编辑记者认识到“走转改”活动对于新闻队伍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办法,尤其是出台相关鼓励措施,让编辑记者参与有热情、有想法。通过各种竞赛活动,让编辑记者采写的稿件更善于从群众视角观察问题,更善于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文风要更加清新朴实、生动鲜活。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编辑记者能够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8月19日,华商晨报社制定了《关于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实施方案》,方案对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百名记者走基层”活动、“编采员工访读者”活动以及“改文风”业务竞赛等作出了具体部署。与此同时,方案还要求此项活动须结合实际、完善学习制度,整合资源、建立调研制度,完善督导检查制度,不断完善基层联系点等。
同时,为了将“走转改”活动落到编采一线工作的实处,《华商晨报》建立起长效机制,从2011年9月开始重点结合报社目前的采编考评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竞赛。主要主题如:独家新闻、现场短新闻、都市新闻、好标题、好导语、好版式、精编、写作创新等。竞赛采取日、月逐层评选的办法,每日评选一篇日优秀作品,最后设月度优秀作品一、二等奖。在9月末结束的第一轮“走转改”新闻业务竞赛中,报社共有50篇作品获得奖励。
参与热情高涨 精品力作频出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完善鼓励办法,建立机制,让编辑记者参与热情高涨,也使《华商晨报》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
从8月下旬开始,华商晨报社陆续派出百余名记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近200次,他们“走下去、沉下来”,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读者奉献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
9月17日,《华商晨报》驻营口记者佟阳在走基层过程中发现,有一位70岁的老大爷创办了雷锋理发室,每次给别人理发只象征性地收取一元至三元钱,随后用理发挣来的钱收集雷锋图片和资料,与雷锋战友一起开设展览馆,被当地人称为“留住雷锋的营口老人”。记者在深入了解到人物背后的故事后,采写了《便民理发15年,他把“雷锋”留在营口》一稿,弘扬了社会主旋律,引起读者的共鸣。
“十二运”是辽宁的盛事,以前对全运村的报道,多是新闻发布或项目负责人的讲述。在“走转改”活动实施后,《华商晨报》记者亲临现场,感受到了那里火热的劳动场面,与工人零距离接触,体会到了他们的辛苦及为了“十二运”所付出的努力,通过现场负责人的讲解并结合自己的现场感受,所采写的报道更具有现场感,更加亲民,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深度新闻部主任张奭国和记者李占洲两次深入位于抚顺的联系点——大北岔村,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了解村支书吕成斌的工作,采写了《大喇叭“喊”出的世外桃源》稿件,以对话的形式反映出大北岔村的特点、变化等,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截至目前,华商晨报社编辑记者已经在全省建立了11个固定走基层联络点和数十个日常走基层联系点,100余名编辑记者累计深入基层近200余次,在“走转改”专版专栏刊发相关报道百余篇;建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实践联络点20余个,共有24名采编干部员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脱产学习实践。
列入工作日程 长期坚持下去
通过深入基层采访,使编辑记者对活动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增进了编辑记者为百姓服务的意识,采访作风更加扎实。
辽宁新闻部的记者李占洲为了到抚顺大北岔村深入采访,往返两次,驱车600多公里,没喊一声累,觉得都值了;要闻部记者赵矫健在皇姑区辽河街道办事处学习实践一个月,和街道社区的干部都处成了好朋友,对如何做好新闻报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社会新闻部的卢宏亮在皇姑区交警大队学习实践3周,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和交警们一起执勤,感受更多的是知识的增长和对交警工作的深刻理解……
“近3个月的‘走转改’活动让我们的采编队伍得到了洗礼——培养了不辞辛苦,连续作战的作风,保持了新闻的基本品质,与此同时,我们采编队伍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更近了。”许丽坦言,都市报是新闻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转改”活动是都市报的生命线,华商晨报社已经将“走转改”作为重要任务列入工作日程,长期坚持下去,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记者了解到,《华商晨报》将进一步加大策划力度,使“走转改”活动富有创造性。下一步拟开展“总编辑百县(区)行”、“带着老板访县长”、“百名老板助学行”等活动。同时,报社将对“走转改”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确保将活动安排到十八大之前。在新闻报道方面,将通过扎实调研,形成精品力作,使报道有新的面貌。在队伍建设方面,把“走转改”活动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考核制度。[page]
“‘走转改’活动是融入基层的开始,还需要长期深入的坚持,并融入我们血液之中。用心体验劳动者的酸甜苦辣,真实记录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们要让他们成为报纸平面的主角。走基层决不是一场走秀,而是长期要坚持的看家本领。”许丽说。

曾革楠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