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北京联合执法专项整治非法报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5 23:42
人浏览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 邹韧 文/摄

王英偶(左)在检查书报亭中销售的报刊。

12月1日,由于冷空气的来袭,让北京难得收获了一个大晴天。虽然阳光明媚,但依然让外出的人们倍感寒意。这一天,《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跟随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的执法人员,赴各区部分报刊销售单位进行专项检查。

据记者了解,这次专项检查活动是在为进一步规范首都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的背景下进行的,由北京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牵头协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非法报刊、非法报刊机构、假记者、假新闻为重点对象的打击非法报刊专项行动的首次集中行动。在行动中,北京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联合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北京市工商局执法大队、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北京市邮政公司、北京市报刊发行局、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等部门开展了以清查市场为重点的联合检查。

兵分两路造声势

此次集中行动共分两组,一组是由北京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王英偶带队对东城区朝阳区各报刊批发市场、零售单位、宾馆饭店等地的报刊投放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另一组是检查西城区丰台区的报刊投放场所。而记者则跟随前一组进行采访。

检查组第一站来到了和平里大酒店,对该酒店内设置的图书销售专柜进行了检查。执法人员在检查该专柜的图书经营许可证及相关证照后,又详细询问了图书的进货渠道,并要求他们今后要继续严把进货关,坚决抵制非法出版物。随后检查组又对和平里北街、小黄庄北街、和平西桥等地的报刊亭逐一进行检查。对于存在疑问的报刊,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则进行了收缴,并将做进一步鉴定。

收缴非法报刊依法鉴定

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一队队长陈敬告诉记者,之所以对存在疑问的报刊要做进一步鉴定,是因为现在的非法报刊印制手段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仅从印刷质量、价格或有没有统一刊号是不能准确判断这些报刊的真伪,在他们以往所查缴的非法报刊中有很多都是印有国内统一刊号,但回去一核对却发现是冒充的,也有的是一号多刊,因此他们必须认真核对、鉴定后才能确定这些报刊的真伪。他说,执法工作既不能冤枉一个守法经营者,更不能让违法者钻空子。

检查中,北京市朝阳区“扫黄打非”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开展打击非法报刊专项行动,充分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深挖线索,联合相关部门对非法报刊、非法报刊机构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加强繁华地带、交通枢纽、高档宾馆、写字楼等地区的监管,确保舆论安全。

同日,北京市几个区县也分别出动了检查人员,对本辖区内的报刊投放场所进行了全面清查。同时,作为北京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成员单位之一的北京铁路局,也将联合国铁传媒及铁路局宣传部有关人员,对运行列车、“四站”候车厅售卖期刊报纸情况展开重点检查。

各区县将积极受理群众举报

据北京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各区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将组织协调公安、工商、文化执法、邮政、报刊发行、城管等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辖区内各报刊批发市场、零售单位、投放场所进行全面清查;组织协调新闻出版、文化执法、公安、工商、城管等有关部门,深入追查非法报刊来源,依法取缔未经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擅自设立的报刊社、报刊编辑部、报刊记者站及工作站,严厉查处非法报刊采编、出版机构;对案件线索认真梳理,做到有案必查、有法必依、追根溯源、严查彻究,彻底捣毁其非法采编、印制、储运、发行窝点和网络,从根本上铲除非法报刊产生的根源。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以来,北京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共接到有关“四假”的举报99件,先后查办有关案件29件(1件已经移送公安部门),收缴非法报刊41种共8434册,罚款38万元。

此外,北京全市各区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将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举报途径,积极受理群众举报,认真核查举报线索。对举报线索查证属实的,及时反馈查处结果,足额兑现举报奖金,并对举报人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