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个人税收筹划电话律师

喀什
个人税收筹划
综合排序
张志河
在线
张志河
3分钟内响应
服务1219人 好评69
擅长:合同纠纷,公司企业,房产纠纷,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知识产权
电话咨询
赵增强
在线
赵增强
3分钟内响应
服务2.48万人 好评62
擅长:公司企业,债权债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建筑工程,行政纠纷,证券投资,劳动纠纷,知识产权
电话咨询
最新咨询
最新问答
请问我这个月别人在我卡上打了6万元的工资须扣多少税
法律分析:如果是工资的话,应扣税=(18000-3500)x25%-1005=2620元。工资个税计算公式,应交个税=(当月薪资收入-<由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350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15万需要交多少税
你好!请问你是买房还是具体什么
非独生子女退休,另一个可以享受2000扣除吗?
个人所得税申报时,老人只要其中一个达到60岁,就可以,选填一个跟2个是一样的,定额扣除2000;非独生子女的,协议均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如果你是独生子女的话,那么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则由你一人独享;如果你不是独生子女的话,则有您和您得兄弟姐妹进行平摊;或者是大家一起协议如何分摊这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当然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金额比例。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法律分析】:农民工需要交个人所得税。农民工劳动获得的报酬叫做“工资”或“劳务报酬”,要交个人所得税。只要农民工取得的收入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且收入达到纳税标准的,其与城镇居民一样,都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超过5000以上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可以由单位的扣缴义务人代为扣税,其中养老支出、子女教育等、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费用是可以作为抵扣税务的项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房子满五年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
你好,对于买方而言,需要缴纳契税(视情况而定)、印花税和登记费等;对于卖方而言,会涉及到的税费有营业税及附加、个人所得税和交易手续费等
我在个人所得税上投诉,是否已经解决
法律分析:1、直接向受理申诉的机关提起撤诉就可以了的,撤诉后,你再去申请退税就可以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本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