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认定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13 14:16
人浏览
导读:民事主体在实施法律行为时需要注意辨认是否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分为有效和无效的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行为自始无效。那么,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大多数人还不太了解,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介绍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认定标准的相关知识。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认定标准

一、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认定标准

1、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如17岁的少年设立的遗嘱无效、精神病人抛弃所有权的行为无效等。因行为人无意思能力,其意思表示不发生法律效力,因此无效;

2、意思表示不自由的行为。意思的形成自由和意思表示自由是意思表示真实的前提。若在意思形成和表示过程中欠缺自由甚至完全不自由,按合同法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则应属无效,不能依照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效力;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该行为须具备下列条件:外部表示与内心意思不一致、表意人与相对人恶意通谋、具有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目的;

4、伪装行为。即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比如,签订虚假的租赁合同,将租金摊入成本以逃避税收;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所谓违法行为,不仅指违反民法规范,也包括违反其他部门法的规范,同时包括违反国家政策等。

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1、恢复原状。

2、赔偿损失。

3、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人。即指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人。

4、其他制裁。

三、具体含义

1、自始无效。无效民事行为之无效,自行为开始起发生,该行为之意思,从开始起就不被法律所认可。

2、当然无效。即无效民事行为,无需任何人主张,也不待法院或仲裁机构宣告,即无效。该行为无效不以主张、确认和宣告为要件。

3、意思无效。无效民事行为之无效,是指当事人意思不发生效力,而不是说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如果该无效行为满足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或其他损害赔偿的法律要件时,仍得发生侵权、不当得利等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效力。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介绍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认定标准的主要内容。民事法律行为认定为无效的标准有行为能力人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表示的意思不真实,以及行为人恶意串通,损害社会利益等。如果您还有问题的话,建议咨询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