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宅基地赠与继承协议书怎么写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10 15:06
人浏览
导读:

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那么,宅基地赠与继承协议书怎么写呢?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

宅基地赠与继承协议书怎么写

一、宅基地赠与继承协议书怎么写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岁,_________族,_________(职业),_________人,现住________。系下列立约人之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岁,_________族,_________(职业),籍贯、住址同上,系甲之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岁,_________族,_________(职业),籍贯、住址同上,系甲之_______。

丁方:_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岁,_________族,_________(职业),籍贯、住址同上,系甲之_______。

甲方之_________于_________年病故,遗有楼房_________栋共_________间,存款_________元及家具衣物等。_________均己结婚,共同一起生活农村房产分割协议书农村房产分割协议书。现在_________均愿分家单过,甲方商得子女同意,并请_________作证人,根据每个子女的人口和经济状况,达成分产契约如下:

一、甲方分得_________。乙方分得_________。丙方分得_________。丁方分得_________。

二、走廊过道共用农村房产分割协议书

三、各人原居室衣物归个人所有。

四、甲方之_________所遗衣物已分清。

五、甲方百年后,所遗房屋归丙继承,其他衣物和存款由乙方和丁方共同继承。

六、以上所立各项各立约人完全同意,并有证人在场,今后各自分居单过,永无争执。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丁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证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二、宅基地的转让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三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一般来说,宅基地是不能单独转让的,涉及宅基地转让主要是房屋转让的时候房屋和宅基地一起转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二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仅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因此,宅基地的转让也仅限于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五条规定:“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因此,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还需要办理变更登记,没有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产生方式

1、划拨方式。土地划拨,是土地使用人只需按照一定程序提出申请,经主管机关批准即可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不必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租金及其他费用。以划拨方式取得宅基地,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批准。

2、出让方式。宅基地出让是国家以土地所有人身份将宅基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宅基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者通过这种出让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为即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出让有三种形式:协议、招标和拍卖。协议是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代表国家作为出让方),与土地使用人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协商一致后,签订宅基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招标和拍卖,应当先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发出招标、拍卖公告,通过招标、拍卖程序,签订宅基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采取招标、拍卖、协议等出让方式设立宅基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宅基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宅基地赠与继承协议怎么写的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在协议书利写明赠与继承的具体事项。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